第322章(1 / 3)
“倭国见识到了大唐的实力,开始派遣遣唐使学习大唐文化,此后一千年不敢再犯边!”
“此战也让刘仁轨名震天下!”
李世民:“做得好!刘仁轨是何人,在海上打出了大唐的威风!”
通州都督任瑰回朝复命,正在太极殿中,当即上前禀报。
任瑰:“回陛下,臣知道此人。刘仁轨年少家贫,但生性好学,以学识渊博著称。早年臣曾担任河南道安抚大使,与刘仁轨议论国事,感叹于其才学出众,临时提拔为息州参军,后调任陈仓县尉……”
李世民想起来了:“朕记得此人在任上仗杀了横行不轨的折冲都尉,被朕问责,他如今在何处?”
这件事是近期发生的,但一个小小的县尉还不值得李世民时刻关注。
魏征答道:“刘仁轨已抵达京城,等候陛下召见。”
李世民来了兴趣,立刻下令:“召刘仁轨。”
当即便有人前去通传,刘仁轨正在驿馆看自己将来的“丰功伟绩”,颇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还要到太极宫当着满朝君臣的面社死……
【此战后,百济王扶余丰逃到了高句丽,百济被全部平定,高句丽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盟友,彻底陷入唐军的前后包夹之中!】
【主将刘仁愿为刘仁轨表功,高宗大加赞赏,刘仁轨官升六级,留在百济安抚百姓,屯兵屯田,为消灭高句丽做准备!】
贞观年间,刘仁轨第一次踏入太极宫,向皇帝陛下行礼,便听到天幕的称赞——
评论区
“刘仁轨是唐朝的宰相,名将,他的族谱能追溯到汉章帝刘炟。”
“刘仁轨在贞观年间便以直言敢谏闻名,官至给事中。”
刘仁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应该去做,这是臣子的操守!”
“刘仁轨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无意间得罪了颇受帝后宠信的中书侍郎李义府,被贬为青州刺史。”
“显庆五年,征讨百济之时,刘仁轨负责监督海运,再次被李义府陷害。李义府命令船队在不适合的时间出发,结果遭遇海风沉没,唐军死伤惨重,刘仁轨差点蒙冤而死。幸而高宗心里如同明镜,知道这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因此只是将刘仁轨免官,以白身随军,才有了后来的官升六级!”
李世民:“奸佞小人,祸乱朝纲!稚奴既然心里明白,怎么就不能远小人亲贤臣?”
李治:“不论小人君子,只要好用就行。”
李义府就是高宗帝后的一把刀,指哪打哪,等到这把刀没用了,还能投入炼钢炉废物利用。
……
【刘仁轨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将,他被史书定为儒将,因为他在文治方面的功绩丝毫不输武功!】
评论区
“百济两次遭遇战乱,国内千疮百孔,刘仁轨让死难者入土为安,安定活人之心。重新登记户籍,开辟道路,救济贫困,鼓励生产,让百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了下来。”
“在贞观永徽年间,阵亡的战士都能得到抚恤和官爵,但显庆之后,战事频繁,抚恤政策几乎名存实亡。以至于,百姓不愿意当兵,富裕人家用金银买通官府,得以逃脱兵役。征召到的士兵都是老弱,且缺乏斗志。刘仁轨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希望朝廷恢复奖励制度,以鼓舞士气!”
“唐朝初年士兵的地位是很高的,通过战争他们能得到土地、官职、爵位,自然人人踊跃参军。”
“国家安定后,没有那么多土地分给功臣,府兵制遭到重创!”
…… ↑返回顶部↑
“此战也让刘仁轨名震天下!”
李世民:“做得好!刘仁轨是何人,在海上打出了大唐的威风!”
通州都督任瑰回朝复命,正在太极殿中,当即上前禀报。
任瑰:“回陛下,臣知道此人。刘仁轨年少家贫,但生性好学,以学识渊博著称。早年臣曾担任河南道安抚大使,与刘仁轨议论国事,感叹于其才学出众,临时提拔为息州参军,后调任陈仓县尉……”
李世民想起来了:“朕记得此人在任上仗杀了横行不轨的折冲都尉,被朕问责,他如今在何处?”
这件事是近期发生的,但一个小小的县尉还不值得李世民时刻关注。
魏征答道:“刘仁轨已抵达京城,等候陛下召见。”
李世民来了兴趣,立刻下令:“召刘仁轨。”
当即便有人前去通传,刘仁轨正在驿馆看自己将来的“丰功伟绩”,颇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还要到太极宫当着满朝君臣的面社死……
【此战后,百济王扶余丰逃到了高句丽,百济被全部平定,高句丽失去了最重要的一个盟友,彻底陷入唐军的前后包夹之中!】
【主将刘仁愿为刘仁轨表功,高宗大加赞赏,刘仁轨官升六级,留在百济安抚百姓,屯兵屯田,为消灭高句丽做准备!】
贞观年间,刘仁轨第一次踏入太极宫,向皇帝陛下行礼,便听到天幕的称赞——
评论区
“刘仁轨是唐朝的宰相,名将,他的族谱能追溯到汉章帝刘炟。”
“刘仁轨在贞观年间便以直言敢谏闻名,官至给事中。”
刘仁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应该去做,这是臣子的操守!”
“刘仁轨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无意间得罪了颇受帝后宠信的中书侍郎李义府,被贬为青州刺史。”
“显庆五年,征讨百济之时,刘仁轨负责监督海运,再次被李义府陷害。李义府命令船队在不适合的时间出发,结果遭遇海风沉没,唐军死伤惨重,刘仁轨差点蒙冤而死。幸而高宗心里如同明镜,知道这不是人力能够改变的,因此只是将刘仁轨免官,以白身随军,才有了后来的官升六级!”
李世民:“奸佞小人,祸乱朝纲!稚奴既然心里明白,怎么就不能远小人亲贤臣?”
李治:“不论小人君子,只要好用就行。”
李义府就是高宗帝后的一把刀,指哪打哪,等到这把刀没用了,还能投入炼钢炉废物利用。
……
【刘仁轨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将,他被史书定为儒将,因为他在文治方面的功绩丝毫不输武功!】
评论区
“百济两次遭遇战乱,国内千疮百孔,刘仁轨让死难者入土为安,安定活人之心。重新登记户籍,开辟道路,救济贫困,鼓励生产,让百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了下来。”
“在贞观永徽年间,阵亡的战士都能得到抚恤和官爵,但显庆之后,战事频繁,抚恤政策几乎名存实亡。以至于,百姓不愿意当兵,富裕人家用金银买通官府,得以逃脱兵役。征召到的士兵都是老弱,且缺乏斗志。刘仁轨对此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希望朝廷恢复奖励制度,以鼓舞士气!”
“唐朝初年士兵的地位是很高的,通过战争他们能得到土地、官职、爵位,自然人人踊跃参军。”
“国家安定后,没有那么多土地分给功臣,府兵制遭到重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