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封驳,尚书省执行!”
  “三权分立!”
  “相互制衡!”
  ……
  始皇:“能延续一千多年的制度,定是极为完善的。”
  萧何:“关键就在于相互制衡,任何人都不能一方独大。”
  曹丕:“中书省,这不是朕设置的机构吗。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是朕的近臣,没想到后世居然变成了朝廷的权力中枢。”
  王安石:“本朝将中书省与门下省合二为一,合称中书门下,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
  忽必烈:“汉人就是啰嗦,非要将一份权力分成三份,朕废除门下、尚书,只留下中书省总领百官,多简单!”
  然后中书省就一家独大了!
  朱元璋:“哈哈哈,朕更进一步废除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领六部,倒要看看谁敢违逆朕的诏令!”
  权利的高度集中,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非常容易酿造暴政!
  朱标疑惑:“父皇已经废除此令,为何三省制能延续到清朝呢?”
  朱棣藏在兄弟们身后,隐藏自己的存在感。
  就是他设置了内阁,将机要之权交还给大臣。
  毕竟不是谁都像父皇那样是个工作狂,他还要御驾亲征,没有人帮忙真的忙不过来啊!
  【东汉时期,门下省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期权利逐渐扩大,成为中央政权中枢。隋唐时期,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商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有封驳之权!】
  评论区
  “门下省可以直接封驳皇帝的诏令。”
  “给事中、谏议大夫、散骑常侍、起居郎都属于门下省。”
  【尚书省得名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它的前身是尚书台,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朝廷最高权利机关!】
  【尚书省下设六部,二十四司,最高长官为尚书,负责执行诏令!】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
  评论区
  “贞观年间的三省职权明细,分权制衡,有一些现代政治的特征。”
  “一个诏令的形成要先由诸位宰相在政事堂进行会议,形成决议报皇帝批准,皇帝同意后,由中书省以皇帝的命令发布诏书。诏书下达之前,经过门下省的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政令,可以拒绝发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