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世民以隋朝的灭亡为戒,重用人才,知人善任,不问出身,从谏如流。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皆是中正廉洁之士。他还不计前嫌,重用原太子的属官魏征、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程咬金……李世民能够发现每个人的独特才华,将他们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
  刘邦对此深以为然,身为皇帝,不必是全才,只要能够发现人才,并知人善任,就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评论区
  “房谋杜断!”
  “魏征不只是太子旧臣,还曾建议太子谋杀李世民。”
  “尉迟恭铁匠出身,还曾是刘武周的部下。”
  “秦琼本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的部将,跟着张须陀镇压农民起义,张须陀被李密打败后,秦琼带着残部投靠了镇守虎牢关的裴仁基。之后裴仁基带着虎牢关投靠了李密,秦琼也成了瓦岗寨的部将,与程咬金结识。”
  “李密被王世充打败后,他们二人成了王世充的俘虏。王世充对他们礼遇有加,十分看重。但他们十分不耻王世充的奸诈行径,阵前投靠李唐,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秦汉的名将对这种不忠的行为颇有微词,不过,一想到王世充的为人,便能理解他们的选择。
  魏晋南北朝等乱世的将领则十分羡慕他们的际遇,乱世之中,能找到一个值得追随的主君太难了!
  【李世民重修《氏族志》,用开国功臣取代世家大族,又通过推行科举制选拔人才,以科举代替门第。他曾五次颁布求贤令,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人数和范围,选拔了大批有真才实学之人。】
  【逐渐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门第的风气,和世家豪族轮流掌握朝政的恶习!】
  评论区
  “李世民还命宗室子弟出任官职,任何人都不能坐享其成。”
  “唐朝初年的科举制虽然没有糊名,但也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一条上升的渠道。”
  “渠道摆在这里,但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依旧是世家子弟。”
  “贞观年间最有名的寒门子弟就是被称为经世名臣的马周,他出身贫寒的农民家庭,勤奋好学,文采出众。但他不是经过科举出头的,而是先是投靠常何,为他出谋划策。后来才被唐太宗发现,破格提拔,进入朝堂。”
  “一个冷知识,马周为京城的交通管理制定了一些制度:凡是进出宫门城门,皆左入右出,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的靠右行驶的习俗。”
  ……
  每一个明君都有集邮癖,李世民也不例外。
  当然用文雅一点的话便是“天下名士入我彀中!”
  李世民当即期待的看向常何,常何躬身答道:“回陛下,马宾王(马周字)就在臣的府上。他博学多才,忠孝节义,臣的很多上书都是他的建议。”
  李世民当即大喜!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从谏如流,扩大言官的权利,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最典型的便是魏征,魏征上书廷谏两百多次,数十万字,皆切中时弊,其中以《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为代表!】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画面,无数现代游客向着一个方向前进,那里隐隐传来了郎朗的读书声。
  贞观群臣议论纷纷:“这是什么地方?”
  “学堂吗?”
  “怎么有读书声?”
  镜头切换,天幕下的观众才看到这是什么地方。
  只见一个古朴的石碑矗立在广场中央,上面镌刻着“唐太宗昭陵”的字样,很多人路过此地,停下拍个照片,继续向更深处走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