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扶苏纯洁的心灵经受了莫大的震撼:他居然真的做了!
  大秦朝堂上,大概只有儒家之人认为这是礼崩乐坏,其他朝臣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只觉得前面的憋闷一扫而空,李世民的做派太解气了!
  李斯评价道:“李渊被堵在湖中的游船上,若是他不识趣,说不定会被伪造一个失足落水的下场。”
  王贲也道:“尉迟恭可是刚刚杀了齐王李元吉,他的身上还带着齐王的血呢。”
  蒙毅感慨:“整个皇宫都没有人给李渊报信,还是李渊早已经被软禁起来了。”
  始皇总结:“这场政变干净利落,将政变的范围限制在宫墙之内,第一时间解决了主要人物,没有波及任何无辜之人,大善!”
  ……
  【这场大戏演到此时,胜负输赢已经定下了,只剩下一个粉饰太平的落幕。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李渊召见李世民对他说:这些日子以来,我几乎产生了投杼之惑。】
  【投杼之惑出自《梁书·候景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杀人犯的名字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有好事者就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传闲话说:“曾参杀了人。”曾母相信自己的儿子,便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然后照常织布。没过多久又有人跑来说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就开始害怕了,她扔下织布的杼翻墙逃跑了。李渊用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他听信身边之人的谗言,三人成虎,冤枉了李世民。】
  【李世民伏跪在李渊的胸前,嚎哭良久,一场父慈子孝的大戏就此落幕!】
  李世民:……
  李渊:……
  【最后,叛逆的罪名只给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他们的属官党羽一律不予追究。】
  【原东宫的属官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魏征成为了后世知名的谏臣,冯立与突厥作战有功,被任命为广州都督,薛万彻逃到钟南山,依旧被李世民重新启用……】
  李建成将怀疑的目光投向这几个人,片刻后,他才想起来,他们都是他的死忠,还在玄武门之变中为自己而战,他们都不曾背叛他。
  是他输了!
  评论区
  “李世民一直都想将魏征收归己用,可惜,魏征是个认死理的人,只认太子为主。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听说魏征多次劝谏李建成将他调到别的地方,就质问他: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直言不讳:太子要是按着我说的做,就没有今天的祸事了。”
  魏征面色不变,他早就预见了太子的失败,因为太子太过优柔寡断,根本不是秦王的对手。
  李建成却追悔莫及,他知道魏征有大才,却不曾听他的金玉良言,以至于有此一败。
  “玄武门之变后,冯立逃到荒野,后来又自行请罪,李世民不计较他在太子麾下与自己为敌之事,还愿意任其为将,冯立深受感动。突厥来袭之时,他带着数百骑兵与突厥交战,得胜而归,因功晋升为广州都督。在广州都督的任上,冯立杜绝贪腐,颇有德政,最后死在任上。”
  冯立像是遇到伯乐一样,看李世民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若不是场合不对,他怕是想要纳头便拜。
  太子重文,对他们这些武将虽不曾疏远,却也不会多么重视。最重要的是,跟着太子没有立功的机会啊!
  “薛万彻则逃到了钟南山隐居,他的哥哥是秦王府的属官,在兄长的多次劝说下,他才终于走出山野,向李世民请罪。李世民自然不会在意,继续任其为将。之后,薛万彻参与征讨梁师都、颉利可汗、薛延陀等大战,以功封侯,尚公主,拜驸马都尉……”
  薛万彻心神巨震,他与哥哥不一样,自从投入太子东宫,他就一心为太子谋划,从未想过改换门庭。没想到,未来在秦王麾下实现了他封侯拜将的梦想!
  “还有李元吉的部下谢叔方,在贞观年间历任西州、伊州刺史,以德服人,御下有方,关心民生,刑狱公正,深受百姓爱戴,凭着出色的政绩做到了正三品的光禄大夫和四州都督。”
  谢叔方大大方方的对秦王李世民施了一礼,感谢其知遇之恩。
  要知道在唐朝,一品、二品都是虚衔,三品就算位极人臣了!
  ……
  太子与齐王麾下的属官都心思浮动,谁不想跟着一个千古一帝,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