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2 / 3)
“公元528年前后,正是萧衍前明后暗的分界线……”
萧衍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什么叫前明后暗?”
有的朝臣记性比较好,想起了后人对汉武帝的评价,瞬间心领神会,难道陛下晚年也会犯错?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出口,反正天幕很快就会为他们解惑的。
【公元529年,南梁趁着尔朱荣作乱北方,派兵北伐,大将陈庆之连战皆捷,一路攻克洛阳!萧衍试图扶持魏朝宗室子弟登基为帝,都因各种原因失败,洛阳城也被尔朱荣夺走,只能退兵南撤。】
评论区
“这是一位大佬!”
“陈庆之身体文弱,不能骑马射箭,却能用脑子战胜每一个敌人,堪称一代儒将!”
“他仅带着七千人,护送北海王元颢回到洛阳,连克涡阳、考城、荥阳、虎牢……历经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
“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率三千骑兵背城而战,面对三十万魏军的包围怡然不惧!”
“若不是尔朱荣的大军是梁军的十倍,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
【公元536年,北方大地已经一分为二,东魏将领侯景南侵楚州,直达淮上,被陈庆之击败。此后萧衍与两魏议和停战,北方东、西魏之间忙于一决雌雄,南方萧衍又开始了自己的骚操作……】
【萧衍是南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他在称帝之前,长期担任南齐的地方官吏,对南齐的政治弊病了如指掌。在继位之初他励精图治,做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扭转了南齐奢靡残暴的风气。】
评论区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衣服都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只吃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无肉不欢的人无法理解!”
“喜欢素食的人也无法理解!”
汉文帝刘恒战术后仰:不好,朕都要被比下去了!
【萧衍施政宽和,重用门阀子弟与寒门子弟,特别注意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但他过于宽和的做法也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他制定的律法对高官显贵过于宽容,又对普通百姓过于严苛,使得统治阶层内部肆无忌惮,也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萧衍并不觉得自己有错:“自刘宋以来,谋朝篡位的无不是手掌军权的寒门子弟,朕必须重用世族以平衡寒门军户的力量。”
太子萧统皱眉道:“父皇,世族寒门都可以用,但对百姓太过严苛总归不好,真正能动摇天下统治的还是普通百姓啊!”
萧衍满不在乎道:“太子太过谨慎了,若没有人带头,哪来的农民起义?”
萧衍固执的坚信自己的判断,却不知,最后给南梁带来致命一击的正是他优待的高门显贵!
评论区
“萧衍认为东晋凭借世家大族的支持和维系才能有百年国祚,宋、齐重用寒门,结果一个比一个短命,所以特别重视维护世家大族的权利。对皇室子孙、世家大族、朝中公卿,一律优待、放纵。”
“有权贵犯罪就想方设法为他辩解,若是百姓有罪,便全部绳之以法。一人逃亡,则全家治罪,老幼不免!”
“萧衍一门心思疏简刑法,致使公卿大臣都不重视刑狱,律法的尊严荡然无存!”
法家的李斯韩非无不摇头叹息,始皇锐评:“舍本逐末,目光短浅!” ↑返回顶部↑
萧衍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什么叫前明后暗?”
有的朝臣记性比较好,想起了后人对汉武帝的评价,瞬间心领神会,难道陛下晚年也会犯错?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出口,反正天幕很快就会为他们解惑的。
【公元529年,南梁趁着尔朱荣作乱北方,派兵北伐,大将陈庆之连战皆捷,一路攻克洛阳!萧衍试图扶持魏朝宗室子弟登基为帝,都因各种原因失败,洛阳城也被尔朱荣夺走,只能退兵南撤。】
评论区
“这是一位大佬!”
“陈庆之身体文弱,不能骑马射箭,却能用脑子战胜每一个敌人,堪称一代儒将!”
“他仅带着七千人,护送北海王元颢回到洛阳,连克涡阳、考城、荥阳、虎牢……历经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
“荥阳之战中陈庆之率三千骑兵背城而战,面对三十万魏军的包围怡然不惧!”
“若不是尔朱荣的大军是梁军的十倍,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
【公元536年,北方大地已经一分为二,东魏将领侯景南侵楚州,直达淮上,被陈庆之击败。此后萧衍与两魏议和停战,北方东、西魏之间忙于一决雌雄,南方萧衍又开始了自己的骚操作……】
【萧衍是南朝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他在称帝之前,长期担任南齐的地方官吏,对南齐的政治弊病了如指掌。在继位之初他励精图治,做出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扭转了南齐奢靡残暴的风气。】
评论区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衣服都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只吃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
“无肉不欢的人无法理解!”
“喜欢素食的人也无法理解!”
汉文帝刘恒战术后仰:不好,朕都要被比下去了!
【萧衍施政宽和,重用门阀子弟与寒门子弟,特别注意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但他过于宽和的做法也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他制定的律法对高官显贵过于宽容,又对普通百姓过于严苛,使得统治阶层内部肆无忌惮,也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萧衍并不觉得自己有错:“自刘宋以来,谋朝篡位的无不是手掌军权的寒门子弟,朕必须重用世族以平衡寒门军户的力量。”
太子萧统皱眉道:“父皇,世族寒门都可以用,但对百姓太过严苛总归不好,真正能动摇天下统治的还是普通百姓啊!”
萧衍满不在乎道:“太子太过谨慎了,若没有人带头,哪来的农民起义?”
萧衍固执的坚信自己的判断,却不知,最后给南梁带来致命一击的正是他优待的高门显贵!
评论区
“萧衍认为东晋凭借世家大族的支持和维系才能有百年国祚,宋、齐重用寒门,结果一个比一个短命,所以特别重视维护世家大族的权利。对皇室子孙、世家大族、朝中公卿,一律优待、放纵。”
“有权贵犯罪就想方设法为他辩解,若是百姓有罪,便全部绳之以法。一人逃亡,则全家治罪,老幼不免!”
“萧衍一门心思疏简刑法,致使公卿大臣都不重视刑狱,律法的尊严荡然无存!”
法家的李斯韩非无不摇头叹息,始皇锐评:“舍本逐末,目光短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