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秦汉的帝王无不侧目,这样的朝廷官吏,岂不是将搜刮民脂民膏视为寻常?
  【拓跋焘继位之初,也曾崇信佛教,与高僧同游。但佛教的发展过于迅猛,远远出乎他的预料。佛教吸引了大量人口,积聚了大量财富,导致国家赋税不足,劳役兵役短缺。】
  评论区
  “当时的寺庙有自己的田地,还能藏匿兵器,妥妥的大地主啊!”
  “一切矛盾都能归结为经济矛盾,拓跋焘需要很多钱打仗,佛教这个金钵钵自然无法幸免。”
  “早期佛教宣传各种神秘学,也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利。”
  “等到经历过三武一宗灭佛后,佛教就能适应中国的环境了……”
  【在崔浩的诋毁下,拓跋焘逐渐疏远佛教,要求五十岁以下的沙门还俗,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后来因怀疑佛教与起义军有勾结,拓跋焘下诏灭佛,将佛教视为邪教,焚毁佛像和佛经,所有和尚都被坑杀,禁止佛教的传播。】
  【经此之后,北方佛教一度衰落,直到拓跋焘死后,他的继任者拓跋濬颁布了复佛法诏,佛教才再次兴盛起来。】
  后世的佛教徒早已没有了南北朝时期的嚣张气焰,他们融入了中原大地,适应了中华文化,成为贫苦百姓的心灵寄托!
  太子拓跋晃出列,想要劝谏皇帝,却被拓跋焘打断了。
  拓跋焘一语致胜:“你还没有后人看的明白,佛教聚集大量财富人口,想要做什么不轨之事何人能阻。再者,朕准备南征需要粮草,你能凭空变出来吗!”
  司徒崔浩得意道:“陛下英明!佛教徒若是安分守己哪有今日之祸,这都是他们自找的。”
  拓跋晃恍恍惚惚的退了下去。
  至于天幕所言,拓跋濬兴佛之事,拓跋焘神秘一笑,不以为忤。
  佛教完全可以当做国库敛财的白手套嘛……
  【崔浩因灭佛之事得罪了北魏上下,又因为国史案犯了拓跋焘的忌讳,公元450年,拓跋焘诛杀了以崔家为主的北方大批世族……】
  满朝文武都看向了崔浩,人果然不能得意忘形,身为臣子却与太子争锋,这报应来的也太快了。
  崔浩:……
  评论区
  “崔浩历仕三朝,自比张良,是拓跋焘最倚重的谋臣。他的很多谋划对北魏军队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崔浩自己笃信道教,就劝拓跋焘灭佛。拓跋焘在全国烧毁寺庙,屠杀和尚。但当时北魏上下,从皇后太子到升斗小民都信佛,崔浩一举得罪了所有人。”
  “崔浩修北魏国史,完全不避讳拓跋氏先祖的残暴淫乱、同室操戈的史实。还把国史刻到石碑上彰显自己的功绩,再次得罪拓跋氏皇族所有人。”
  “拓跋焘诛灭崔浩五族,包括与他有姻亲的范阳卢氏、河东柳氏、太原郭氏都被灭族。”
  “抄家灭族也是来钱的大好机会……”
  崔浩:“我***”
  “修史本就应该秉笔直书啊,怎么能因为皇帝的喜好就隐瞒功过。”
  “但崔浩并不只是为了尊重史实,而是为了求名,为了权利。”
  “崔浩掌权后,齐整人伦,分明姓族,致力于提高北方汉人士族的地位,他举荐的官吏也都是崔家的姻亲和世家大族,形成了以崔家为中心的权利集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