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3 / 3)
“喜欢八卦的皇室子弟……”
“刘义隆的童年与他的兄弟都不一样,怪不得他也比其他兄弟靠谱呢。”
“刘义隆四岁便被委以重任,镇守京口,当然是名义上的。”
“刘裕北伐的时候,就让刘义隆镇守彭城,守护粮道。”
……
【刘义隆历任前将军、司州刺史、荆州刺史等职。直到424年,被徐羡之等人迎立为帝,改元永嘉,时年十七岁!】
汉文帝刘恒看着这个后辈,同样被权臣拥立,谥号也是文帝,不知这个文帝比自己如何?
刘裕也满含期待,长子次子都不成器,希望这个儿子能对得起“文”这个谥号吧。
文帝刘义隆唇角含笑,看着阶下的群臣,他已经顺利解决了三大权臣,整个国家正在按着自己的想法运转,正是意气风发大权在握之时!
【刘义隆深谙前辈汉文帝刘恒的隐忍之道,登基称帝第一件事便是加封三大权臣,徐羡之被封为司徒,傅亮开府仪同三司,以荆州刺史之位换取了谢晦的兵权,将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刘义隆的一系列举动让徐、傅等人深感威胁,迫于舆论压力,他们只能将手中的部分权利还给皇帝,但尚书、中书二省依旧在他们手中。】
【刘义隆带来的荆州派系与掌握大权的辅政大臣之间矛盾重重,针锋相对,刘义隆也有心解决权臣。当时四位辅政大臣中只有檀道济手握兵权,他争取到了檀道济的支持,立刻对徐羡之、傅亮、谢晦挥下屠刀!】
评论区
“胆敢废立皇帝的权臣与被权臣拥立的皇帝,对比汉文帝刘恒,宣帝刘询,就知道徐羡之等人为什么被杀了。”
“最后徐羡之自杀,傅亮被捕处死,谢晖出兵反抗,被檀道济擒拿处死。”
“罪名就是废杀刘义符刘义真。”
“他们杀了刘义隆的兄弟,又向人家投诚,刘义隆难道不会担心重蹈覆辙……”
刘裕终于松了口气,这个儿子还行,能稳住局面。
谢晦再次跪下请罪,无论如何,皇帝是不会有错的,是他行事僭越,超出了臣子的本分。
刘裕推心置腹道:“征讨司马休之时,某欲亲上前线为女婿报仇,是卿拦住了某,还说天下可以没有卿,却不能没有某。此次北伐十条奇策,卿独占九条,卿才略明练,无人能及,某相信卿是忠义之士!天幕提及之事尚未发生,也永远不会发生,某想要北定中原还要靠着卿的谋划啊!” ↑返回顶部↑
“刘义隆的童年与他的兄弟都不一样,怪不得他也比其他兄弟靠谱呢。”
“刘义隆四岁便被委以重任,镇守京口,当然是名义上的。”
“刘裕北伐的时候,就让刘义隆镇守彭城,守护粮道。”
……
【刘义隆历任前将军、司州刺史、荆州刺史等职。直到424年,被徐羡之等人迎立为帝,改元永嘉,时年十七岁!】
汉文帝刘恒看着这个后辈,同样被权臣拥立,谥号也是文帝,不知这个文帝比自己如何?
刘裕也满含期待,长子次子都不成器,希望这个儿子能对得起“文”这个谥号吧。
文帝刘义隆唇角含笑,看着阶下的群臣,他已经顺利解决了三大权臣,整个国家正在按着自己的想法运转,正是意气风发大权在握之时!
【刘义隆深谙前辈汉文帝刘恒的隐忍之道,登基称帝第一件事便是加封三大权臣,徐羡之被封为司徒,傅亮开府仪同三司,以荆州刺史之位换取了谢晦的兵权,将军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刘义隆的一系列举动让徐、傅等人深感威胁,迫于舆论压力,他们只能将手中的部分权利还给皇帝,但尚书、中书二省依旧在他们手中。】
【刘义隆带来的荆州派系与掌握大权的辅政大臣之间矛盾重重,针锋相对,刘义隆也有心解决权臣。当时四位辅政大臣中只有檀道济手握兵权,他争取到了檀道济的支持,立刻对徐羡之、傅亮、谢晦挥下屠刀!】
评论区
“胆敢废立皇帝的权臣与被权臣拥立的皇帝,对比汉文帝刘恒,宣帝刘询,就知道徐羡之等人为什么被杀了。”
“最后徐羡之自杀,傅亮被捕处死,谢晖出兵反抗,被檀道济擒拿处死。”
“罪名就是废杀刘义符刘义真。”
“他们杀了刘义隆的兄弟,又向人家投诚,刘义隆难道不会担心重蹈覆辙……”
刘裕终于松了口气,这个儿子还行,能稳住局面。
谢晦再次跪下请罪,无论如何,皇帝是不会有错的,是他行事僭越,超出了臣子的本分。
刘裕推心置腹道:“征讨司马休之时,某欲亲上前线为女婿报仇,是卿拦住了某,还说天下可以没有卿,却不能没有某。此次北伐十条奇策,卿独占九条,卿才略明练,无人能及,某相信卿是忠义之士!天幕提及之事尚未发生,也永远不会发生,某想要北定中原还要靠着卿的谋划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