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位将军最大的荣耀不是打败敌人,而是让敌人心服口服。祖逖在河南的时候,石勒根本不敢南侵,还主动为祖逖的母亲修墓,请求互市。祖逖的部将反叛,石勒立刻将其头颅送给祖逖示好。”
  “王敦预谋反叛,想要进攻建业,被祖逖劈头盖脸的骂了回去。后来祖逖一死,王敦立刻起兵,他觉得没有人能够阻拦自己了。”
  “这就是人格魅力。”
  “祖逖击楫渡江,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持。”
  “祖生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
  【司马睿能称帝,琅琊王氏有很大的功劳。因此他十分信任王导、王敦兄弟,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评论区
  “司马睿本就是皇族中的小透明,势单力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在王导的计谋下,为司马睿拉到了第一批支持者,初步稳定了东晋的局面。”
  “江南本地士族以义兴周氏、吴兴沈氏,吴郡朱、张、顾、陆四氏为主。东吴灭国后,江南发生的三次叛乱都是他们帮忙平定的,因此这几家在江南一呼百应。司马睿想要统治江南,必须交好当地世族。”
  “北方南渡的士族在朝中盘根错节,权势滔天,这也是必须团结的力量。”
  “王导联络北方南渡的士族,又安抚南方世族,统一内部,稳定人心,结合南人北人两方力量抵抗外侮,民族因其得以独立,文化因其得以续延。”
  “王导是奠定东晋基业的社稷之臣!”
  “司马睿将王导当做他的萧何,甚至称其为仲父。”
  “在登基大典上,司马睿命王导和他一起坐到御床上,王导没有答应。”
  ……
  【琅琊王氏的权利几乎达到巅峰,王导担任丞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下游的所有兵马。朝中四分之三的官吏都是王家人或王家的拥趸。】
  评论区
  “王家在南朝出了八位皇后,其声势煊赫可以想见。”
  【大权旁落引起了司马睿心中的不满,他启用刘隗等人对抗王氏。王敦则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直扑建业。王导为了家族利益,暗中相助王敦。王敦顺利攻破建业,司马睿一败涂地!】
  【司马睿低声下气的恳求王敦,甚至想把皇位让给王敦,他回去做他的琅琊王。但王敦野心膨胀,并不是皇帝的低头能够抚平的。】
  【王敦为自己加官进爵,朝中大事都由他做主,司马睿和他的朝廷成了一个摆设。】
  【身为天子的司马睿,号令却出不了宫门,他忧愤成疾,在位六年后病逝,终年47岁。】
  评论区
  “司马睿就是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刚开始纵容王导王敦,恨不得将自己的皇位都送给他们,皇位送不出去,就将兵权都交给了王敦,朝政交给了王导。后来又忌惮王氏,抬举刘隗,王敦立刻就反了。”
  “神踏马送不出去……”
  “没有这个实力就好好的当自己的傀儡皇帝吧。”
  “司马睿继位的时候都四十多岁了,居然也控制不住朝堂,跟某个三十多岁继位的傻子皇帝有的一比。”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有史书记载,司马睿并不是司马家的子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