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2 / 3)
刘庄也肯定道:“曹操是个守规矩的人,他不会行司马昭之事。”
第198章 三家归晋
【这件事在晋朝编撰的史书上被以春秋笔法一笔带过,直到唐朝之后编撰的史书才将此事定性为“司马昭弑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成为一句成语,成为谋朝篡位,争权弑君的代名词!】
在史书中记下“赵盾弑其君”的董狐:“史家当秉笔直书,怎能以春秋笔法掩盖事实。”
陈寿:我也很难啊,若是将事实写下来,《三国志》得变成禁书!
春秋时齐国太史:“鄙视!”
齐国大夫崔杼杀了国君,齐国太史将此事写在史书上:“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写,这两人也被崔杼杀了,他的第三个弟弟依旧如实记载,崔杼无奈,最终默认了这件事。
后世的史学家再也没有春秋时期的史家风骨了!
评论区
“这件事影响了后来的三百多年,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并立,多少乱臣贼子弑君自立,都是司马昭开的坏头。”
“历史是不会被史书上的几句话磨灭的。”
“规矩一旦破坏,你以为只是你一人能不守规矩吗?不,所有人都会不守规矩的。”
“东吴灭亡后,贾充问孙皓之前在东吴施行的酷刑,嘲讽孙皓是个暴君,孙皓则反唇相讥: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这就是专门为你设的刑法!”
“《世说新语》记载,当晋明帝听王导讲述晋朝建立的过程,听到司马昭弑君等事时忍不住捂住脸说:若如公言,祚安得长。如果真是这样,晋朝早就该亡了!”
“晋明帝算是晋朝唯一的明君了。”
曹操冷笑:“晋朝还能有明君!”
【为了摆脱此事的负面影响,将内部矛盾转移为外部矛盾,司马昭急需一场对外的大胜,寻求政治上的突破,洗刷自身的污点——为此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
刘备:礼貌吗你?
刘禅:莫挨朕┭┮﹏┭┮!
【此时的蜀汉早已不是诸葛亮、蒋琬、费祎在位时的蜀汉。费祎死后,刘禅不理朝政,黄皓窃弄权柄,以致朝政日非,民有菜色,时任大将军的姜维前后十一次北伐,空耗国力,却没有多少成果。】
评论区
“刘禅对姜维的北伐最开始是支持的,后来姜维空耗国力,却没有成果,就被满朝上下一致反对了。”
“但蜀汉困于一隅,不坚持北伐就是慢性死亡。”
“自从诸葛亮一死,蜀汉的精气神都被带走了……”
诸葛亮担忧道:“连续十一次北伐,不知朝中可安稳?”
刘备也忧心忡忡:“大汉的国力怕是支撑不住了。”
【姜维,字伯约,出身陇右天水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趁着曹魏没有防备,一举攻破陇右三郡,当时姜维正在天水郡任职,官居郎中!】
曹操:所以,姜维原本是我曹魏的将领,为何会投靠蜀汉,还成了蜀汉最后的支柱?
【天水失守之时,姜维正在郡中视察,天水太守马遵得到蜀汉来攻的消息,又听说各地郡县纷纷响应诸葛亮的号召,便怀疑姜维等人心怀二意,撤退之时,直接扔下了姜维等人,连夜逃往上珪。姜维追之不及,附近郡县都不肯接纳他们入城,姜维无奈之下只能投降诸葛亮,就连他的母亲都顾不上了。】
曹操怒极反笑:“马遵是吗?孤记住你了。” ↑返回顶部↑
第198章 三家归晋
【这件事在晋朝编撰的史书上被以春秋笔法一笔带过,直到唐朝之后编撰的史书才将此事定性为“司马昭弑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成为一句成语,成为谋朝篡位,争权弑君的代名词!】
在史书中记下“赵盾弑其君”的董狐:“史家当秉笔直书,怎能以春秋笔法掩盖事实。”
陈寿:我也很难啊,若是将事实写下来,《三国志》得变成禁书!
春秋时齐国太史:“鄙视!”
齐国大夫崔杼杀了国君,齐国太史将此事写在史书上:“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继续写,这两人也被崔杼杀了,他的第三个弟弟依旧如实记载,崔杼无奈,最终默认了这件事。
后世的史学家再也没有春秋时期的史家风骨了!
评论区
“这件事影响了后来的三百多年,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并立,多少乱臣贼子弑君自立,都是司马昭开的坏头。”
“历史是不会被史书上的几句话磨灭的。”
“规矩一旦破坏,你以为只是你一人能不守规矩吗?不,所有人都会不守规矩的。”
“东吴灭亡后,贾充问孙皓之前在东吴施行的酷刑,嘲讽孙皓是个暴君,孙皓则反唇相讥: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这就是专门为你设的刑法!”
“《世说新语》记载,当晋明帝听王导讲述晋朝建立的过程,听到司马昭弑君等事时忍不住捂住脸说:若如公言,祚安得长。如果真是这样,晋朝早就该亡了!”
“晋明帝算是晋朝唯一的明君了。”
曹操冷笑:“晋朝还能有明君!”
【为了摆脱此事的负面影响,将内部矛盾转移为外部矛盾,司马昭急需一场对外的大胜,寻求政治上的突破,洗刷自身的污点——为此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
刘备:礼貌吗你?
刘禅:莫挨朕┭┮﹏┭┮!
【此时的蜀汉早已不是诸葛亮、蒋琬、费祎在位时的蜀汉。费祎死后,刘禅不理朝政,黄皓窃弄权柄,以致朝政日非,民有菜色,时任大将军的姜维前后十一次北伐,空耗国力,却没有多少成果。】
评论区
“刘禅对姜维的北伐最开始是支持的,后来姜维空耗国力,却没有成果,就被满朝上下一致反对了。”
“但蜀汉困于一隅,不坚持北伐就是慢性死亡。”
“自从诸葛亮一死,蜀汉的精气神都被带走了……”
诸葛亮担忧道:“连续十一次北伐,不知朝中可安稳?”
刘备也忧心忡忡:“大汉的国力怕是支撑不住了。”
【姜维,字伯约,出身陇右天水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趁着曹魏没有防备,一举攻破陇右三郡,当时姜维正在天水郡任职,官居郎中!】
曹操:所以,姜维原本是我曹魏的将领,为何会投靠蜀汉,还成了蜀汉最后的支柱?
【天水失守之时,姜维正在郡中视察,天水太守马遵得到蜀汉来攻的消息,又听说各地郡县纷纷响应诸葛亮的号召,便怀疑姜维等人心怀二意,撤退之时,直接扔下了姜维等人,连夜逃往上珪。姜维追之不及,附近郡县都不肯接纳他们入城,姜维无奈之下只能投降诸葛亮,就连他的母亲都顾不上了。】
曹操怒极反笑:“马遵是吗?孤记住你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