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操冷笑一声:“呵呵,你看不上孤,最终还不是成了孤。”
  【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才入仕曹魏,时年29岁。】
  司马懿:不想当官就要被下狱,谁还敢装病啊。
  【司马懿以其出众的谋略,得到了曹操的认可,曹操成为魏王后,司马懿成为曹丕的太子中庶子,显然,这是曹操为自己的儿子准备的大才。】
  评论区
  “曹操打下汉中后,司马懿提议接着攻打益州,当时刘备新得益州,蜀中之人还没有归心,刘备又在江陵与孙权争夺荆州,正是征讨的最好时机。”
  “但攻打汉中让军士很疲乏,曹操担心再次发生赤壁之败,没有同意。”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差点迁都的时候,也是司马懿提出反对意见,他表示不能示敌以弱。又建议与孙权联合,破坏孙刘联盟,让孙权在背后牵制关羽。”
  【曹操发现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多次提醒曹丕,司马懿不是甘于人下的人,必定会干预我们家的事。】
  【曹丕却很信任司马懿,司马懿也忠于王事,勤于职守,废寝忘食,为曹丕分忧。曹丕数次南征,都将朝政交给司马懿,司马懿镇抚百姓,督运粮草,从未出错。曹丕将其当做自己的萧何。临终前又任命司马懿为四个辅政大臣之一,进入曹魏的权力中枢。】
  曹丕恨恨道:“朕以国士待之,君却报之以篡位,真是好样的!”
  曹操:若不是事先知道了知道司马家的不轨行为,仅看司马懿行事,还真看不出他的狼子野心。
  【明帝时,司马懿履任大将军、太尉等朝中要员,明帝临死前,又任命司马懿与曹爽为辅政大臣,时年60岁。】
  【司马懿善出奇谋,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拿孟达,击败孙权的进攻,两次率大军抵御诸葛亮北伐,又北征平定辽东,屡立功勋。在曹魏老臣尽数去世的时候,成为曹魏最强有力的依靠,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评论区
  “孟达本是蜀汉的大将,与刘封驻守上庸,在关羽走投无路时,断了关羽最后的退路。他不敢留在蜀汉,便投靠了曹魏,司马懿认为此人没有信义,从不曾相信他。后来孟达在曹魏不受重用,又想回到蜀汉,左右摇摆,反复无常。”
  “孟达认为只要他举城反叛,就一定能成功。司马懿需要先汇报皇帝然后再发兵,怎么也得一个月。他没想到司马懿先斩后奏,仅仅八天便兵临城下。司马懿兵分八路攻打上庸,仅仅十六天,孟达的部下投降打开城门,迎魏军入城,孟达被杀,传首京师!”
  “其实当时司马懿大军携带的粮草只够用一个月,孟达驻守的上庸城却物资充沛,如果能坚持下去,就能熬到司马懿退兵。”
  刘备锐评:“孟达本就是一小人,能力不足却心比天高,怎么可能斗的过司马懿。”
  “投靠曹魏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反叛,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定都襄平,与孙权联合,引诱鲜卑人袭扰北疆。”
  “司马懿率四万大军,进至辽水,公孙渊立刻迎战。司马懿声东击西,虚设旗帜引诱敌军主力,魏军主力则秘密渡过辽水,直逼敌军的大本营。避开敌人早已设置好的壁垒,攻敌之必救!”
  “公孙渊的大军都在辽水,大本营空虚,司马懿三战三捷,又将计就计,故意示弱,顺利攻破襄平。司马懿在襄平城内大肆屠杀,筑造京观,收编百姓。作乱东北数十年的辽东重归中原治下!”
  “司马懿的文治武功都是第一流的。”
  “这个时候,陈群、曹真、曹休都死了,能够节制司马懿的只有曹魏宗室,但宗室代表曹爽却是个草包。”
  “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司马懿都七十岁了。”
  ……
  曹操皱眉:“孤那么多儿子,你那么多兄弟,一个都不值得信任吗!”
  曹丕解释道:“汉朝建国之初,便因为藩王发生多次动乱,儿臣不愿大魏旧事重演。”
  曹操:“没有外戚,没有藩王,只剩下功臣,何人能够节制他们?”
  曹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