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备忙劝阻道:“翼德不可鲁莽行事。”
  诸葛亮也道:“此人也能看到天幕,定会有自己的选择,主公只需静待便可。”
  天幕剧透姜维会成为大汉的大将军,曹魏还能毫无芥蒂的信任此人吗,只要他是个聪明人,就定会为自己谋一个未来。
  远在邺城的曹操立刻下令,召姜维入朝,只是等他的手令到达陇右就不知什么时候了。
  姜维如今的上司可不是什么深谋远虑的人。
  刘备对陈衹其人也很好奇。
  司徒许靖道:“陈衹自幼孤苦,在臣家中长大,如今尚且年幼。”这是他家兄长的外孙,可惜……
  刘备对此人也算有了一定了解,在心中给他打了个大大的叉,虽有能力,但却谄媚主上,勾结宦官,没有一点文臣的气节。
  【陈衹死后,再没有人能够限制黄皓的权利,他阿谀谄媚,哄骗刘禅,干预朝事,操弄权柄,陷害姜维,离间蜀汉君臣。姜维只能避难沓中,不敢再回成都……】
  评论区
  “董允活着的时候,能够劝谏刘禅,斥责黄皓,董允死后,再没有人敢管黄皓了。”
  “董允怎么就没有杀了黄皓呢。”
  刘备气道:“大将军被一阉人辖制,满朝文武却不能出言相助,这还是吾的大汉吗?”
  刘备将刘禅提溜出来,“宠幸宦官,不理朝政,你是想做汉灵帝!若是如此,不如吾现在就废了你!”
  群臣忙劝阻,主公的子嗣都年岁尚幼,废了刘禅又能立谁呢?
  天幕根本没有提到几位公子,他们怕是没有任何建树。
  建兴年间。
  董允命人将黄皓带上来,请刘禅处理。
  刘禅一向认为黄皓只是一个小人,根本不必与之计较,却没想到小人得志,居然会产生那么大的恶果。
  有相父在,刘禅还没有被黄皓彻底忽悠瘸,对黄皓也没有后来那么宠幸,当即将其赐死。
  诸葛亮却意识到了刘禅的软弱无能,他会将朝政大权交给自己,也会在其他人的诱导下,行桓灵之事。
  不知我大汉有没有能支撑起来的皇子王孙,哪怕年岁尚小,大汉群臣也愿意扶持啊……
  【蒋琬、费祎、董允、姜维,他们都是蜀汉的忠臣良将,却都不是诸葛亮,不是“相父”。身为臣子,他们能劝谏帝王,却不会将刘禅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谆谆教导。】
  【更可怕的是,诸葛亮死后,蜀汉朝廷上下忘记了北伐的理想,安于现状。他们在蜀地关上大门,一心过自己的小日子。蒋琬想要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却被其他朝臣阻止。费祎一心只想保境安民,经营蜀汉。而最能继承诸葛丞相遗志的姜维,却连年征战在外,不顾内政,受到满朝文武的排挤。】
  晚年的诸葛亮听着天幕的评价,目光中满是悲哀。
  蜀汉群臣将丞相当做擎天之柱,最怕见到丞相失望的表情,纷纷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诸葛亮沉声道:“我知道蜀汉国力弱小,不比曹魏。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与曹魏比拼消耗,不能拖延时间,若是我们被动防守,定会被困死在蜀地。”
  蒋琬费祎等人都低头认错。
  【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只是对刘禅的劝谏,更像是一篇政治预言——刘禅的经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前期亲近贤臣,算是守成之君,后期宠幸黄皓等奸佞小人,彻底沦落为一个昏庸之主。】
  刘备对刘禅耳提面命:“亲贤臣远小人,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