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2 / 3)
卫青:“时移世易,臣不知蜀汉境况,也不知后主性情,不过想来会有很多人以礼制为由反对吧。”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得到了百姓的真心爱戴,每逢节日便会有百姓在街旁祭祀诸葛亮,这种民间祭祀的活动越来越多,屡禁不止。】
【为了维护当时的礼制,以向宠为首的群臣上书后主刘禅,要求朝廷为诸葛亮修庙祭祀。“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灵,下安百姓,以此维护礼秩,巩固政权。】
霍去病噗嗤一笑:“舅舅,看来你猜错了,不只是百姓爱戴诸葛,就连满朝文武也一样敬仰其为人。”
卫青震惊道:“真是难以想象!”
便是萧何、张良那样的开国功臣也不可能得到群臣的爱戴,更没有几个百姓能记得他们。
【此时,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诸葛亮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减反增。又恰逢魏军大军压境,蜀汉上下畏之如虎,他们更加怀念诸葛亮北伐中原时的豪迈气魄,急需一个精神支柱。】
【因此,后主刘禅下诏,破格为诸葛亮立庙,这是第一座官方武侯祠。此后,因祭祀诸葛亮的人极多,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清明庙会,千百年来,从未断绝!】
评论区
“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生前死后却得到了各族人民真心的爱戴和怀念,这太少见了。”
“因为他以身许国,毫无利己之心。”
……
诸葛亮满心感动,双眼都有些模糊,那些淳朴的人民,他们是最记恩的:“亮何德何能啊!”
平行时空的观众也被震撼了,无数王侯将相扪心自问,他们能得到如此爱戴吗?
不能,因为他们做不到如诸葛亮一般,一心为民!
始皇感慨:“这才是永世不灭的功绩,只要百姓还记得他,他便永远不会消逝!”
管仲萧何也不得不感慨,“吾不及也!”
【诸葛亮去世多年后,东晋桓温征蜀,遇到一个曾跟随诸葛亮北伐的百岁老者。桓温问他,如今世上何人能够与诸葛武侯相比。老者说:“诸葛亮死前,并没有什么神异,在他死后,无人能与他相比!”】
评论区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在当时就影响了很多人,蜀汉大臣黄权投降魏国,但他每次提及诸葛亮都要正襟危坐,以示尊重。”
“黄权是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断了后路不得已才投降曹魏的,他从不避讳这一点,直接对曹丕说,刘备对我有恩,我不能投降孙权,又回不去益州,不得已才投靠你。”
“刘备也没有怪过黄权,黄权的儿子黄崇得到重用,官至尚书郎,在蜀汉即将灭亡的时候,战死绵阳!”
【从晋代开始,历朝历代都在为诸葛亮追封,晋朝桓温封诸葛亮为武兴王,明太祖设立“帝王庙”选择三十七个名臣从祀,其中就有诸葛亮。清朝雍正皇帝更是以诸葛亮从祀孔庙。】
诸葛亮:我怎么不知道我还是儒家子弟……
他崇拜管仲乐毅,不治经典,看不上腐儒,日常研究的是兵法谋略,治国之道。他的治国理念也偏向以法治国,怎么就从祀孔庙了!
就连朱熹都说:诸葛亮有儒者气象。但并不是儒家子弟。
明清儒家:不听不听!凡是备受推崇的人物都得是我儒家的。
这时,天幕上出现一个视频,是成都武侯祠的宣传片。
【这里是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武侯祠外挂着的牌匾是“汉昭烈庙”,穿过大门,我们能看到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惠陵等三国风物。】 ↑返回顶部↑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得到了百姓的真心爱戴,每逢节日便会有百姓在街旁祭祀诸葛亮,这种民间祭祀的活动越来越多,屡禁不止。】
【为了维护当时的礼制,以向宠为首的群臣上书后主刘禅,要求朝廷为诸葛亮修庙祭祀。“以表武侯功德,而千秋祭祀”,上慰英灵,下安百姓,以此维护礼秩,巩固政权。】
霍去病噗嗤一笑:“舅舅,看来你猜错了,不只是百姓爱戴诸葛,就连满朝文武也一样敬仰其为人。”
卫青震惊道:“真是难以想象!”
便是萧何、张良那样的开国功臣也不可能得到群臣的爱戴,更没有几个百姓能记得他们。
【此时,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但诸葛亮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减反增。又恰逢魏军大军压境,蜀汉上下畏之如虎,他们更加怀念诸葛亮北伐中原时的豪迈气魄,急需一个精神支柱。】
【因此,后主刘禅下诏,破格为诸葛亮立庙,这是第一座官方武侯祠。此后,因祭祀诸葛亮的人极多,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清明庙会,千百年来,从未断绝!】
评论区
“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生前死后却得到了各族人民真心的爱戴和怀念,这太少见了。”
“因为他以身许国,毫无利己之心。”
……
诸葛亮满心感动,双眼都有些模糊,那些淳朴的人民,他们是最记恩的:“亮何德何能啊!”
平行时空的观众也被震撼了,无数王侯将相扪心自问,他们能得到如此爱戴吗?
不能,因为他们做不到如诸葛亮一般,一心为民!
始皇感慨:“这才是永世不灭的功绩,只要百姓还记得他,他便永远不会消逝!”
管仲萧何也不得不感慨,“吾不及也!”
【诸葛亮去世多年后,东晋桓温征蜀,遇到一个曾跟随诸葛亮北伐的百岁老者。桓温问他,如今世上何人能够与诸葛武侯相比。老者说:“诸葛亮死前,并没有什么神异,在他死后,无人能与他相比!”】
评论区
“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在当时就影响了很多人,蜀汉大臣黄权投降魏国,但他每次提及诸葛亮都要正襟危坐,以示尊重。”
“黄权是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断了后路不得已才投降曹魏的,他从不避讳这一点,直接对曹丕说,刘备对我有恩,我不能投降孙权,又回不去益州,不得已才投靠你。”
“刘备也没有怪过黄权,黄权的儿子黄崇得到重用,官至尚书郎,在蜀汉即将灭亡的时候,战死绵阳!”
【从晋代开始,历朝历代都在为诸葛亮追封,晋朝桓温封诸葛亮为武兴王,明太祖设立“帝王庙”选择三十七个名臣从祀,其中就有诸葛亮。清朝雍正皇帝更是以诸葛亮从祀孔庙。】
诸葛亮:我怎么不知道我还是儒家子弟……
他崇拜管仲乐毅,不治经典,看不上腐儒,日常研究的是兵法谋略,治国之道。他的治国理念也偏向以法治国,怎么就从祀孔庙了!
就连朱熹都说:诸葛亮有儒者气象。但并不是儒家子弟。
明清儒家:不听不听!凡是备受推崇的人物都得是我儒家的。
这时,天幕上出现一个视频,是成都武侯祠的宣传片。
【这里是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
【武侯祠外挂着的牌匾是“汉昭烈庙”,穿过大门,我们能看到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惠陵等三国风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