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评论区
  “这一战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战死沙场,曹魏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也陨落了。”
  “整场攻防战,张郃都在反对司马懿的意见,事实也证明,张郃的军事眼光是高明的。”
  “战前张郃认为应该分兵防守,司马懿坚持合兵一处。”
  “司马懿想要坚守营寨,张郃认为蜀军劳师远征,孤军少食,必然想要速战速决。所以应该用一只奇兵穿插到蜀军的背后,断掉他的粮草,但司马懿不同意。”
  “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汉军,张郃认为围师必阙,归师勿遏,但司马懿坚持,结果张郃中了汉军的埋伏,被射中膝盖,重伤而逝。”
  “虚虚实实,故布疑阵,一向都是诸葛亮的拿手好戏。”
  “阴谋论一下,这是不是司马懿的圈套。曹魏的大将死的差不多了,只要张郃一死,曹叡就只能依靠司马懿。”
  “以司马懿的军事能力,他不应该不知道断其后路的重要性,为什么没有采纳张郃的建议。”
  “应该是想养寇自重吧,若是没有诸葛亮北伐,司马懿这个大将军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直到诸葛亮回到成都,才发现军粮并不短缺,只是没有运到前线。原来,李严负责督促粮草,他担心粮草无法及时运到前线,便假传圣旨,要诸葛亮退兵,又哄骗刘禅说这只是诱敌深入之计。】
  【如此简单的阴谋,根本无需审理,李严无话可说,被贬为庶人,但第四次北伐却再次因粮草问题而功败垂成。】
  刘备冷声道:“李严,贻误军机,其罪当斩!”
  评论区
  “蜀汉内部也有山头林立,刘备入蜀的时候带着荆州集团,接收刘璋投降的时候也接收了他手下的东州集团,还有蜀地当地的本土势力。原本荆州集团是最强大的,但蜀汉失去了荆州,夷陵之战又带走了数位荆州的元老,刘关张黄忠马良糜竺等人都死了,荆州的势力大减,无力独自压制蜀地集团。所以,诸葛亮只能拉拢东州集团,对抗蜀地本土势力。”
  “李严就是东州集团的人,但他曾经在刘表麾下做事,与荆州集团也有点关系,所以刘备白帝托孤的时候,还得带上个李严,让他当个副的托孤大臣。”
  “内部有了矛盾,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就是对外发动战争,转移矛盾。”
  “李严性情孤傲,又自视甚高,与同僚关系都不好,但他治理地方还是有能力的。”
  “李严劝诸葛亮称王,被诸葛亮驳斥,他们的关系从此貌合神离。”
  “诸葛亮早就知道李严心术不正,但是为了蜀汉的安危,还是相忍为国,包容李严的各种毛病,甚至满足他的要求,抬高他的地位。”
  “相比国家安危,李严更看重自己的权势与地位。”
  “李严自己运粮不济,反过来责怪诸葛亮不应该北伐,这是什么神奇的逻辑!”
  “李严一直盼着诸葛亮复用他,诸葛亮死后,李严觉得再也不会有人起用他了,很快就郁郁而终。”
  “人缘差成这样,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了。”
  “……”诸葛亮总结陈词:“此人心性不济,不顾大局,不堪重用!”
  第187章 三分天下
  【第四次北伐后,诸葛亮用了三年时间劝农讲武,恢复蜀汉民生,并提前运送粮草,储存在斜口谷。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发兵前,他特意与孙权通信联合东吴一起攻魏。】
  【孙权响应诸葛亮的号召,亲率十万大军北上攻魏,发起第五次合肥之战。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曹叡亲率大军来援,孙权立刻撤退,不敢与其争锋。而孙权的失败,也让诸葛亮失去了牵制魏军的砝码。】
  孙权:……
  【诸葛亮兵出斜谷,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驻军。司马懿认为“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于是,他依旧用上次的策略,坚守不出,用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与其比拼国力,想要耗死对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