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世民:“魏文帝此制可谓大智也!”
  只是能做到的人太少了……
  【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身后事就要幸运的多了。刘备的惠陵所有人都知道其所在,却从未有过被发掘盗墓的迹象,几千年封建史,几百个皇帝,只有极少数的皇陵能有这份幸运,只因为惠陵旁边矗立着诸葛亮的武侯祠!】
  评论区
  “诸葛亮是贤臣典范,历代祭祀不断,当地百姓,达官贵人,皇室宗亲,没有不敬佩诸葛亮的,自然也会自发地保护武侯祠。”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鳞古道令人想汉代宫仪。”
  “一个热知识:汉昭烈庙位于成都武侯祠内……”
  “君臣合祀的典范!”
  刘备恍然大悟,他拉着诸葛亮的手感慨道:“原来是这样的庇佑,备还要多谢先生呢。”
  诸葛亮谨守臣节,不敢担此虚名:“主公,这都是后人牵强附会……”
  刘备却肯定道:“天幕说的对,几千年封建史,几百个皇帝陵,备根本排不上号,但几千年历史却只有一个诸葛先生啊!”
  ……
  【刘备起于寒微,虽有汉室宗亲的名头,却只能以织席贩履为生,也因此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但刘备蹉跎半生,从不曾认命,这才有了三分天下的壮举!他取荆州、占益州、攻汉中,奠定蜀汉基业,与孙权曹操鼎足而立!他重视仁义道德,是以德服人的君主典范,就连临终前对儿子的教导也是“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评论区
  “他能为了给兄弟报仇,兴兵讨贼,比曹操孙权要有义气的多。”
  “虽然这场仗刘备输了,却让蜀汉众人心服口服,这样的主公才值得效命啊。”
  “但他更多的还是为了荆州吧,为关羽报仇只是一个名头。”
  “不论他心里怎么想,他真的这样做了,拼尽自己的全力做了这件事,就堪称仁义之君!”
  “都说刘备虚伪,但如果一个人能将仁义贯彻一辈子,直到死前最后一刻,那也就不叫虚伪了。”
  关羽虎目含泪,对着西方成都的方向深深的施了一礼,“君待臣以国士,臣必以国士报之!”
  虞世南:“刘公待刘璋以宾礼,委诸葛而不疑,人君之德,于斯为美。若使与曹公易地而处,骋其长算,肆关、张之武,尽诸葛之文,则霸王之业成矣!”
  【刘备在蜀地的统治时间虽短,却也为当地做了一些事。蜀地多山,交通闭塞,百姓出行不便,也不利于地方治理,为了运送军需,管控地方,刘备与诸葛亮在蜀地开辟邮驿制度,修建了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四条大道,还有流传后世的白水关都是这一时间建设的。】
  评论区
  “驻守荆州的关羽也建立了健全的通信系统。”
  “当时,魏蜀吴三国是可以自由通信的,陈群曾给诸葛亮写信,诸葛亮与诸葛瑾、陆逊都有书信往来。”
  “私人关系的交好并不妨碍他们在战场上为国效忠。”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都还是有一些理想主义在身上的。”
  “这就是古代君子的风范吧,到了魏晋以后,这种风范就越来越少了。”
  ……
  【刘备曾批判刘表和刘璋的大赦制度,认为他们用小恩小惠拉拢人心,却肆意践踏律法的威严。刘备命诸葛亮、法正等人制定蜀地的律令,法礼并用,威德并行,史称“蜀科”,蜀科执法严峻,但足够公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