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2 / 3)
“而且,当时吕伯奢出门在外,曹操都没有见到他。”
“也没有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曹操多疑嗜杀的性格,做了丑化处理。”
“电视剧误导我,我就是因为这件事觉得曹操滥杀好人才不喜欢他的,现在你告诉我都是假的!”
“吕伯奢只是一个小人物,历史记载很少。”
“那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原本觉得陈宫虽然眼光不好,选了吕布这个棒槌,好歹还算正直,不与曹操同流合污。”
“没想到这也是假的。”
陈宫:本以为曹操入主兖州能为故乡带来长久的和平,没想到曹操却四处征战,穷兵黩武,兖州已经承受不住了。
只有吕布,只有吕布的勇武能够抵挡曹操的大军!
第140章 群雄逐鹿
【曹操写了一首诗记录这一段历史。】
天幕上一行行浮现曹操的诗句。
刘邦:“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刘恒:“这是说灵帝死后,所托非人,宦官把持朝政,何进想要收回权柄,却没有足够的智谋,如同沐猴而冠!”
刘启:“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刘彻:“何进犹豫不决,自己反而被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刘询:“何进真是优柔寡断,胸无谋略,本欲铲除宦官,反而祸国殃民!”
霍光:“堪称汉末史论!”
刘秀:“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刘庄:“董卓之乱,汉祚倾覆,洛阳成灰,百姓遭难!”
刘肇:“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邓绥:“最后一句,短短十个字,却让人忍不住落泪……”
始皇:“不曾想,这位枭雄还是一位诗人。”
扶苏:“如同记录历史一般,看到诗句便能想象到汉末的情景……”
【这首《薤露行》是曹操对时局的忧患,以及对国君的哀叹!】
【如果说《薤露行》是哀君,那么它的姐妹篇《蒿里行》便是哀臣……】
【曹操从洛阳逃亡到陈留后,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发出倡议,召集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但联军惧怕董卓凉州军的战力,根本不敢出击。只有曹操独自带兵追击,却寡不敌众,在荥阳被徐荣打败,若不是曹洪相救,自己也无法幸免于难。】
【蒿里行便写在此时。】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返回顶部↑
“也没有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三国演义》为了突出曹操多疑嗜杀的性格,做了丑化处理。”
“电视剧误导我,我就是因为这件事觉得曹操滥杀好人才不喜欢他的,现在你告诉我都是假的!”
“吕伯奢只是一个小人物,历史记载很少。”
“那陈宫为何背叛曹操?”
“原本觉得陈宫虽然眼光不好,选了吕布这个棒槌,好歹还算正直,不与曹操同流合污。”
“没想到这也是假的。”
陈宫:本以为曹操入主兖州能为故乡带来长久的和平,没想到曹操却四处征战,穷兵黩武,兖州已经承受不住了。
只有吕布,只有吕布的勇武能够抵挡曹操的大军!
第140章 群雄逐鹿
【曹操写了一首诗记录这一段历史。】
天幕上一行行浮现曹操的诗句。
刘邦:“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刘恒:“这是说灵帝死后,所托非人,宦官把持朝政,何进想要收回权柄,却没有足够的智谋,如同沐猴而冠!”
刘启:“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刘彻:“何进犹豫不决,自己反而被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刘询:“何进真是优柔寡断,胸无谋略,本欲铲除宦官,反而祸国殃民!”
霍光:“堪称汉末史论!”
刘秀:“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刘庄:“董卓之乱,汉祚倾覆,洛阳成灰,百姓遭难!”
刘肇:“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邓绥:“最后一句,短短十个字,却让人忍不住落泪……”
始皇:“不曾想,这位枭雄还是一位诗人。”
扶苏:“如同记录历史一般,看到诗句便能想象到汉末的情景……”
【这首《薤露行》是曹操对时局的忧患,以及对国君的哀叹!】
【如果说《薤露行》是哀君,那么它的姐妹篇《蒿里行》便是哀臣……】
【曹操从洛阳逃亡到陈留后,散尽家财,招募义兵,发出倡议,召集天下英雄讨伐董卓。但联军惧怕董卓凉州军的战力,根本不敢出击。只有曹操独自带兵追击,却寡不敌众,在荥阳被徐荣打败,若不是曹洪相救,自己也无法幸免于难。】
【蒿里行便写在此时。】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