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2 / 4)
“貂蝉最后跟吕布在一起了?”
吕布:貂蝉是何人?若是美女,我怎么没见到。
“貂蝉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
“历史上虽然没有貂蝉,但吕布确实曾经调戏董卓的侍女,与其有染,他担心董卓知道这件事后,不会放过他。”
吕布:原来是她,那个婢女确实有些颜色,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早已忘记那人的模样了。
“董卓被困在长安后整个人惶惶不可终日,总觉得有人要刺杀自己,便要求吕布时时刻刻守在他的身边,做个贴身侍卫。稍有不如意就呵斥吕布,甚至将手戟掷向吕布。吕布可不是屈居人下看人脸色之人,他对董卓的不满日益剧增。”
……
吕布:当年他本不想对董卓出手,毕竟是他的义父,也对他有知遇之恩。但,还是王允说的对,他们本就不是正经父子,董卓根本不在乎他的性命,他又何必顾念这份感情,做奸贼的爪牙。
“大丈夫当持三尺剑,立于天地间,安能郁郁久居人下!”
……
【董卓死后,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晋封温侯,与王允共掌朝政。但他们两人都是居功自傲之人,谁都不肯低头。王允将吕布看做一个武夫,吕布则认为自己才是诛杀董卓最大的功臣。】
评论区
“革命尚未成功,内部就开始分裂了。”
“吕布提议将董卓积攒的钱财都发放给公卿将校,王允不答应。”
“王允还杀了蔡邕,仅仅因为蔡邕在董卓死后为他叹了一口气。”
蔡邕:“董公若是能听我的谏言,奉公执法,辅佐皇帝,定能成为一代贤相。”
王允:“董卓,国之大贼,险些倾覆汉室,如今上天有幸,诛杀奸贼,你居然为他哀痛,你一定是董卓的死党。”
“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文姬之父,也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
蔡邕看着身边的女儿,神色莫名,能被天幕记下来应当是件好事,但乱世之中,什么样的女子能留下名字,他突然有些脊背发寒。
蔡文姬察觉到父亲的情绪转变,伸出小手安抚的拍了拍,“父亲,一切都还有转机,您不要忧心。”
“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学,待他非常优厚,官职一日三迁,但蔡邕的提议却很少采纳。”
“蔡邕虽然是董卓麾下最有名的幕僚,却时常劝谏董卓,没有帮着董卓做任何不好的事,也是一个奇人。”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返回顶部↑
吕布:貂蝉是何人?若是美女,我怎么没见到。
“貂蝉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
“历史上虽然没有貂蝉,但吕布确实曾经调戏董卓的侍女,与其有染,他担心董卓知道这件事后,不会放过他。”
吕布:原来是她,那个婢女确实有些颜色,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早已忘记那人的模样了。
“董卓被困在长安后整个人惶惶不可终日,总觉得有人要刺杀自己,便要求吕布时时刻刻守在他的身边,做个贴身侍卫。稍有不如意就呵斥吕布,甚至将手戟掷向吕布。吕布可不是屈居人下看人脸色之人,他对董卓的不满日益剧增。”
……
吕布:当年他本不想对董卓出手,毕竟是他的义父,也对他有知遇之恩。但,还是王允说的对,他们本就不是正经父子,董卓根本不在乎他的性命,他又何必顾念这份感情,做奸贼的爪牙。
“大丈夫当持三尺剑,立于天地间,安能郁郁久居人下!”
……
【董卓死后,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晋封温侯,与王允共掌朝政。但他们两人都是居功自傲之人,谁都不肯低头。王允将吕布看做一个武夫,吕布则认为自己才是诛杀董卓最大的功臣。】
评论区
“革命尚未成功,内部就开始分裂了。”
“吕布提议将董卓积攒的钱财都发放给公卿将校,王允不答应。”
“王允还杀了蔡邕,仅仅因为蔡邕在董卓死后为他叹了一口气。”
蔡邕:“董公若是能听我的谏言,奉公执法,辅佐皇帝,定能成为一代贤相。”
王允:“董卓,国之大贼,险些倾覆汉室,如今上天有幸,诛杀奸贼,你居然为他哀痛,你一定是董卓的死党。”
“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蔡文姬之父,也是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
蔡邕看着身边的女儿,神色莫名,能被天幕记下来应当是件好事,但乱世之中,什么样的女子能留下名字,他突然有些脊背发寒。
蔡文姬察觉到父亲的情绪转变,伸出小手安抚的拍了拍,“父亲,一切都还有转机,您不要忧心。”
“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学,待他非常优厚,官职一日三迁,但蔡邕的提议却很少采纳。”
“蔡邕虽然是董卓麾下最有名的幕僚,却时常劝谏董卓,没有帮着董卓做任何不好的事,也是一个奇人。”
“蔡邕自创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是书法的一大进步。”
“蔡邕当时正在修《汉史》,但这个身份反倒让他离死更进一步。王允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敬汉武帝,蔡邕也一定会抹黑汉献帝。”
蔡邕:“我可太冤了。”
司马迁:“王允是吧,记下来了!”
“蔡邕被冤死狱中,天下沸然!”
郑玄叹息道:“蔡伯喈一死,大汉的历史由谁来考定啊!”
刘邦冷冷道:“王允开始骄傲自满了,不听人劝,擅杀人才,还有谁会团聚在他的周围。”
【因为董卓是凉州人,董卓死后,天下风传,王允要将凉州人统统杀光,当地人心惶惶,地方势力拥兵自重,纷纷自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