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张角终于发现,用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温和的教义也无法让百姓过得更好,只有用暴力的手段将利益阶级打倒,重新分配土地财富,才能让百姓脱离苦海。】
  【于是,他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教义,向每一个贫苦百姓宣扬,用治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勾连四方,接纳信徒,建立太平道!】
  【太平道的教义是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直击社会痛点,因此深受百姓的拥护。】
  评论区(金色)
  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荀子:“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
  ……
  孔子一句话引起了诸子百家的狂欢,他们纷纷将自家的思想宣扬出来。
  这一现象却让汉朝及之后的儒学家们尴尬不已,毕竟在他们的道德观中,张角的起义是不义的,是对正统的反叛,若是赞扬张角,岂不是动摇了他们的统治基础。
  黄巾起义带来了汉末的动乱,被历代儒家所批判。
  【张角派出自己的弟子前往各地传教,短短十年时间,太平道的势力遍布中原八州,信徒达到数十万人,信徒中不止有穷苦百姓,也有一些备受压迫的商人、工人,对现实不满的豪强地主,以及中低层的官吏,甚至是宦官中常侍。】
  【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将天下十三州按照地区分为三十六方,大方有上万人,小方也有六七千,各方首领称为渠帅,这是一种政教合一的组织结构。他们以推翻大汉,建立新世界为目标,聚集在张角的身边。】
  评论区
  “仅仅成为太平道信徒,能够拉出来打仗的便有二三十万,剩下受到太平道影响,心生向往的更是不计其数。”
  “有不少豪强士绅也深受宦官的盘剥,为太平道打掩护。”
  “而朝廷中央的官吏和皇帝是不会在意那些小人物的……”
  古代的统治者们都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他们都不曾关注过底层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统治下有没有如张角这样的人物!
  【当太平道在全国各地蔓延,张角的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灵帝依旧在西园嬉戏游玩,不问世事。朝中公卿更不会将目光投向那些如同野草一样的普通百姓。】
  【此时的大汉天下分成了两极,一边是掌握天下财富权利的公卿贵族,一边是五千万活不下去的百姓!】
  【他们很快就会看到,何为“人民的力量”!】
  始皇神情专注,这就是汉朝灭亡的原因吗?
  也是因为农民起义,也是因为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
  他将“黔首”二字写在自己面前的白纸上,也记在了自己的心里。
  刘邦也深有感触道:“当年若不是陈胜吴广开了头,六国贵族哪里有勇气反抗。”
  正因为陈胜吴广的攻击势如破竹,让所有人看到了大秦的疲弱,才会有后来的天下英雄群起响应。
  “难道我大汉也要到这一步了吗!”
  刘秀:“张角与王莽不同,王莽深受汉朝重用却谋朝篡位,他的谋划都在朝堂。而张角却起自民间,他身后是五千万百姓啊!”
  张角:“兵法尚且讲究围师必阙,灵帝却将百姓逼到了死路上,既然必死无疑,何不反抗一把,临死前还能吃一口饱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