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评论区
  “刘备不是一个仁慈的近乎于虚伪的仁弱之主吗,怎么会这么勇!”
  “是啊,我对刘备的印象也只有哭,各种哭……”
  刘备提起他厚重的双手剑,疑惑道:“备……仁弱?”
  堂前的幕僚一时无语,这样一言不合就提剑上场的主公怎会仁弱。
  “楼上的,《三国演义》只是同人,想要了解真实的刘备还是要看《三国志》。”
  “……”汉末三国之人无不好奇《三国演义》的内容,曹魏孙吴等人更是对“仁弱”的刘备嘲笑不已。
  等到将来他们知道这本书将刘备当作正统,将诸葛亮当作灵魂人物,对曹魏孙吴多有贬低后,不知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三国演义》的原作者罗贯中则是翻看着自己的手稿,满脸迷茫,“我笔下的刘备明明是爱民如子,心怀汉室,不屈不挠,善于纳谏的英主明君,怎么就被后人理解成仁弱了!”
  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
  【延熹九年(166年),南阳太守成瑨抓捕了依附宦官贪赃枉法的富商张汜,正好刘志下诏大赦天下,而成瑨为了打击宦官集团,不顾皇命,毅然杀了张汜及其家人两百多人。】
  【同一时间,汝南太守刘质抓捕了为非作歹的小黄门赵津,不顾朝廷诏令,将其拷打致死。】
  桓灵二帝所在的平行时空,不少人在为他们拍手叫好!
  “阉竖实乃天下之大害。”
  “两位明公做的好!”
  “我等党委两位明公伸张正义!”
  ……
  【这下子,宦官与朝臣结下了死仇,两方都要致对方于死地。宦官的回击迅猛而激烈,他们直接向刘志上诉,将这件朝臣与宦官的矛盾事件,更换概念变成了地方官吏公然对抗朝廷中央。刘志不容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当即抓捕了成瑨、刘质,处以死刑。】
  【宦官仇恨的是整个士大夫阶级,他们有桓帝在背后撑腰,行事无所顾忌。】
  【当时有个方士善于占卜,他推算出桓帝即将颁布大赦天下的诏令,就让他儿子去杀人,被司隶校尉李膺抓捕,不久,果然遇到大赦,但李膺不顾诏令,依旧杀了罪犯。】
  【方士经常与宦官勾结,就连桓帝也相信他有法术,他们勾结起来诬告李膺与太学生交好,诽谤朝廷,败坏风气,相聚为党!】
  评论区
  “方士既然与宦官勾结,也有机会见到桓帝,会不会早就知道桓帝要大赦天下。”
  “反正我不相信有这样的推算之术。”
  “真正有本事的人也不会依附宦官吧。”
  “很不理解封建王朝为什么要有大赦天下,明明是想与天下人同庆,但得到恩惠的却只有那些不法之徒!”
  “罪恶得不到惩治,善良就无法褒扬,不法之徒被放出来,带给天下的只有混乱。”
  ……
  平行时空的掌权者们陷入了沉思。
  有的人很快反应过来:与其大赦天下,不如给百姓免除赋税,让他们得到实在的好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