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庄:“此子从不曾接受过帝王教育,也没有人在旁教导,不是谁都能做到刘肇那样的成就的。”
  【名臣李固怀疑皇帝之死另有原因,便暗中查探,被梁冀嫉恨在心。李固本是梁商的幕僚,后来又做了梁太后的亲信,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多次上书弹劾中常侍等宦官的不法行为,将作恶的宦官一律贬黜。这一行为得到百姓赞誉,却让梁冀与宦官集团深恶痛绝。】
  【146年,东汉朝廷再次面临皇位更替。以李固为首的朝臣希望立年长的清河王刘蒜为帝,因为他年岁已长,且颇有德行,举止有度,可以直接亲政理事。】
  【但这样的诉求显然与梁冀的需求相反,梁冀想要拥立年幼的蠡吾侯刘志为帝。恰逢中常侍曹腾拜谒刘蒜,遭到冷待,得罪了宦官集团,宦官也站在梁冀一方,拥立刘志。】
  【在梁太后与梁冀、宦官的一致拥立下,年仅15岁的刘志登上帝位,梁太后继续临朝称制,梁冀掌握国家大权。】
  刘邦:“蠡吾在何地?”
  萧何:“大约在河北博野附近。”
  刘秀:“一个小小的侯爵之子,能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能担得起大汉天下!”
  刘保:“所以朕死后不到两年,就换了三个皇帝,大汉还能好吗!”
  ……
  【147年,刘文等人预谋造反,立刘蒜为帝,结果事情败露,刘文等人被处决,刘蒜自杀,梁冀在处决名单中加了一个李固,李固含冤被杀。】
  刘庄:“忠臣被戮,奸佞横行,大汉将亡于外戚之祸!”
  刘彻:“李固其人为人虽正直,却没有相匹配的实力与手段,只会做口舌之争,身为太尉,掌天下兵权,你就不会兵谏吗!”
  这个李固,让他想起了汲黯,这些文人只会抱着自己的理念据理力争,却不合时宜,于国无用!
  李固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赞其为中正之臣,也有人说他虽有贤明却不能劝阻梁冀,只会逞口舌之快!
  李固羞愧的满面通红,他行事只凭着胸中一股正气,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且整个朝堂都是梁冀的爪牙,他难道要结党抗衡梁冀吗!
  【刘志被立为皇帝后,将梁冀之女立为皇后,公元150年,梁太后病逝,临终前还政刘志。】
  刘秀紧张的咽了咽口水,刘志终于能亲政了,也不知他能不能掌控朝政,清除梁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