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始皇突然很羡慕刘邦,后代靠谱,代代明君,现在他又看上了刘询,生子当如刘病已!
  扶苏日常被父皇嫌弃……
  刘询将天幕提到的信息都记录下来,这一次定能做的更好。
  武帝已经开始规划打败匈奴后在哪里设置都护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宣帝继承了霍光的经济政策,打击贪官污吏官商勾结,抑制兼并,轻徭薄赋,降低盐价,减免田租。】
  【设置常平仓,在丰年储存粮食,灾年拿出来赈济灾民,调节粮价,稳定物资供应。】
  武帝眼前一亮,“此策甚好,可效仿之。”不打仗的时候多积攒一些粮食,战事一起便能直接拿来用。
  桑弘羊:“陛下圣明!”
  【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继续施行武帝时期的迁徙豪强之策,将达到一定资本的豪强迁徙到杜陵平陵附近。剩下的土地充公,发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评论区
  “可惜这么好的政策元帝时就废除了。”
  “豪强势大,元帝软弱,根本推行不下去。”
  刘询疑惑道:“元帝?”
  霍光道:“天幕曾提过昭君出塞便是元帝朝之事。”
  刘询有些不好的预感:呼韩邪单于向朕投降,说明昭君出塞与本朝相距不远,所以这是朕的儿子还是孙子?
  【武帝为了满足战争需要,采取工商官营的政策,对盐、铁、酒的经营管制严格,但这一政策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官吏徇私枉法,官商勾结,贪污腐败,问题严重。】
  【昭帝时,以霍光为首的一派主张免除田租,推举贤良,询问民情,体恤百姓。以桑弘羊为首的一派则主张再开屯田,增强国力,富国强兵。】
  【这两种政策分别以武帝晚年的轮台诏和武帝中期的积极经济政策为依据,一为儒家的德政教化,一为法家的大政府,为了证明自己政策的正确性,两方展开了一场大辩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