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嬴政:“彩!”
  气势雄浑,霸气天成!
  【嬴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从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灭韩开始,到秦王政二十六年,王贲灭齐。短短十年时间,嬴政兼并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王朝!】
  【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秦始皇首选的攻击目标就是韩国。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腾,向秦国献出了他所管辖的属地,投靠秦国。始皇帝用人不疑,任命腾为内史,又命其率军进攻韩国。他一战俘获韩王安,于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张良:天幕当真是为了暴秦而来的吗?
  为什么?若当真有神仙,为何要向着暴君嬴政!
  张良等六国有识之士早已发现,秦亡之后的朝代是汉,不是韩、赵、魏、齐、燕、楚任何一国,难道我韩国当真无法复国吗?
  苍天何其不公!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特大旱灾,赵王却不思救灾,统治阶级依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不顾百姓死活。赵人有歌谣为证:“赵人号哭,秦人欢笑,如果不信,看看田里只长草。”一时之间,赵国民怨沸腾,民不聊生。】
  【这样好的机会秦国自然不会错过,秦王政十八年,王翦率领士兵直下井陉,秦将杨端和兵围赵都邯郸。赵王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自毁长城。】
  【如果说韩国亡于弱小,赵国则亡于内斗。】
  【赵国原本是北方强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赵国实力大涨,兵强马壮,北拒匈奴,南抗强秦。但赵武灵王死后,继任的赵王都不复先祖遗风,昏聩无能,任意猜忌大将,廉颇、李牧等将领都被奸佞小人所害。】
  【此时在位的赵王是赵王迁,他是赵悼襄王的幼子。赵悼襄王纳娼女为妃,史称赵悼倡后,赵悼倡后生子赵迁。赵悼襄王非常宠爱赵悼倡后,于是废黜与正妻所生长子、有德行的太子赵嘉,而将品行不端的赵迁立为太子。】
  【有没有觉得这个故事很耳熟。】
  评论区
  “赵武灵王便是废长立幼。”
  “这难道就是赵国的传统?”
  赵武灵王:寡人被孽子饿死的前车之鉴才过去几年,你们就都忘记了!
  【赵国废长立幼已经成为了习惯,过去赵武灵王废赵章立赵何时,没有人敢反对。如今,赵悼襄王废赵嘉立赵迁依旧不会有人反对,因为赵国群臣已经习惯了。】
  “好可怕的习惯。”
  “这就是政治惯性,一位强有力的国君做的事,不论对错都会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
  “就像自从玄武门之变后,唐朝的太子皇子政变就成了家常便饭。”
  李世民:这些不肖子孙,好的不学竟学坏的!
  【还有,当年长平之战,范睢行反间计,让赵王罢廉颇用赵括,没有多少人反对,如今王翦行反间计,郭开进谗言,诬陷李牧,也没有人会为李牧说话,因为赵国群臣已经习惯了……】
  【这个郭开也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里面的反派。廉颇功高震主,被赵悼襄王忌惮,出走魏国,但并不得重用。在秦国的军事压力下,赵悼襄王欲复用廉颇,廉颇也想回国效力。】
  【赵王派人去探问廉颇,廉颇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然后披挂铠甲,跃上战马,以此显示自己还可以率军去攻城陷阵。但使臣接受了郭开的贿赂,回到赵国后,向赵悼襄王报告说:“廉将军人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好。只是陪我坐着的时候,不一会就去了三次厕所。”赵王感叹,廉颇终究老了,不堪任用,便不再过问。】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极高的威望,而这正是李牧的催命符。】
  【李牧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在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中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指挥艺术,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上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秦赵各有两大名将,赵国却被秦国压着打,果然,一切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