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一直以为那些秦王都是始皇呢。”
  “同感,我也一直以为语文书上提到的所有秦王都是始皇。”
  “可怜的政哥,奋六世之余烈,背七世之黑锅!”
  扶苏看自家父亲的目光都有些不对了,隐隐中带着些懊悔与自责。
  秦始皇:倒也不必如此。
  嬴驷又看向自己的小儿子,他心里有些纠结,荡儿这王位做的还不错,就是太过鲁莽,英年早逝。稷儿“超长待机”却不知做得如何,他年纪还小,能不能立起来也是个问题。
  当然,嬴驷也没有忘记天幕的主题——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只有能统一天下的秦王才是最合适的继位者,秦国的群臣也只会拥护这样的秦王。
  【昭襄王继位时年纪尚幼,由母亲宣太后辅政,二十二岁举行冠礼后亲政,他先后任命魏冉、范睢、白起等能臣名将鲸吞蚕食,远交近攻。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兵,赵国再也无法组织起有利的抵抗。魏国屡战屡败,割地投降,成为秦国的属国。韩桓惠王甚至亲自到秦国觐见,东周也正式灭亡。】
  赵武灵王:“淦!”
  他刚派人护送赢稷回到秦国,本是想扶持一个亲赵国的国君,没想到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魏文侯时期,正是魏国逐渐崛起的时期,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向西攻占了秦国河西地区,向北越过赵国,伐灭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
  扶持子夏之儒,培养忠君思想,魏国一跃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
  他攻占秦国河西之地,本想一鼓作气,拿下秦国,却被赵国背刺,不得不退兵。
  对于赵韩等国来说,虽然天幕剧透了未来之事,但秦国是远在百年后的威胁,魏国却是近在眼前的霸主。谁能保证魏国打下秦国不会掉过头来将赵韩灭国,一统天下。
  先对付哪个是不需要思考的,不将魏国打压下去,赵国能不能等到百年后都是一个问题。
  魏惠王时期魏国已经江河日下,人才流失严重,他却依旧端着大国之君的架子,看不起其他六国国君,自然对这个结果不可置信:“寡人的魏国居然投降了秦国!”
  东周末年的周天子则已经躺平,周王朝京畿仅弹丸之地,如何能抗衡虎狼之秦,救不了,等死吧……
  第23章 秦灭六国
  帝辛:“周朝终于亡了,一个被诸侯钳制的周天子能有多尊贵。”
  他又对身边的飞廉道:“你的子孙还不错,替孤出了一口恶气。”
  周武王与姜太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从西周灭亡开始,他们就不抱希望了。
  “我大周能延续八百年,全赖太公辅佐!”周武王开启了商业互吹模式。
  姜太公:“多谢王上信任,老臣定当为我大周筹谋,破了这八百年的天命。”
  后世的朝代表示羡慕,眼泪从嘴角流了下来。
  我们也想要一个开周八百年的姜太公!
  【被坑的最惨的要数楚怀王,秦昭襄王八年,昭襄王邀楚怀王在武关结盟。】
  【屈原坚定地认为秦国有虎狼之心,楚国必须联合齐国以自保,但朝中多的是被秦国打怕的公卿,不断劝谏楚怀王与秦联盟,讨好秦国。因政见不合,屈原被流放汉北,在此期间,他写下了《离骚》、《九章》等多篇传世名作。】
  李白:“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苏轼:“吾文终其身企慕而不能及万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