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2 / 3)
一名官员上前一步:“臣南郡郡尉见过公主。”
刘婠二话没说让人拿下了郡尉。
“公主这是何意?”
“何意?你竟敢问吾何意?”刘婠细眉倒竖,呵斥,“汝为郡尉,掌管郡中军事,剿灭沿途匪类保护黔首安全乃汝之责。可如今南郡匪类猖獗,三番四次伤我汉民,令我生民不得安宁,岂非汝之失职?”
靳强见状连忙替下属脱罪:“公主有所不知,匪类狡猾——”
“那吾为何只用一日就能剿灭匪徒?”刘婠挑起眉头看向靳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工上不能为君分忧,下不能庇护黔首,留之何用?汾阳侯莫要徇私枉法。”
靳强被堵得哑口无言。
“也罢,到底是跟随伯父许久的人,伯父总是不忍心。父皇知道您心软,也不愿意为难您,就由侄女代劳吧。”
刘婠红唇弯弯,杏眸无笑,戏谑的模样像极了不怒反笑的陛下。靳强很清楚这是警告,若是按照他原本的脾气,他定会要这小丫头好看。
可是看到对方身后的铁骑,想到南郡中的那支帮忙安置胡人的千人队伍,他的不满又变成了恐惧。
这可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想要攻占南郡取他项上人头还不容易?
不不不,我只想安稳过日子,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既然对方是来要权的,给她就是。反正到时候要是还做不好,那就是他们父女俩的事了。
“那就有劳公主了。”
看着见风使舵的靳强,刘婠心道,还好是个贪图享乐的,不然还要浪费些时间摆平关系。
她又点了断狱都尉,迎着对方紧张的目光,笑眯眯地询问:“吾听父皇说南郡偷盗之事频发,以致屡禁不止,尔跟吾讲一讲是怎么回事吧。”
刘婠的目的很简单,现在黔首已经对胡人颇为反感,官府直接介入只会激起更大的矛盾,倒不如先提黔首办几件实事博几分好感再徐徐图之。而且,她也确实不满意南郡官员的懒散,正好借此机会整顿吏治。
无独有偶,刘婠在南郡大刀阔斧地整治官场,阴嫚也借着一桩打杀奴仆的案子处理掉一群贪官污吏。不过涉事范围广直到芒种才有定论。
“你实话告诉朕,这事是不是你故意引导周昌去查的?”刘邦转头看向阴嫚。
阴嫚抿了口茶水,平静道:“陛下,我只是告诉御史大夫奇怪之处而已。”
刘邦不信但也没追问。他看向远处的亭台楼阁,看着近处的奇花异草,咋舌:“你给乃公惹了这么大乱子,总要想个办法解决吧。”
阴嫚放下茶盏,认真道:“陛下,我只是告诉御史大夫的奇怪之处而已。揪出贪官污吏的是御史大夫,要说惹乱子也是御史大夫。”
“行行行,是周昌那老小子惹的乱子。”刘邦敷衍道,“你也该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让官位一直空着吧。”
“不是有人举荐了新的人选吗?”阴嫚反问,“难道陛下不满意?”
“都沾亲带故。再选上去,还费那么大劲做什么?”刘邦横了她一眼,“别藏着掖着了,这么多年了,乃公还不知道你。”
从高祖到武帝时期,功臣集团一直是皇帝们的眼中钉。他们占据了朝中要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
在君主专制的时代,皇帝要是坐不稳龙椅,动荡就会随之而来。动荡一起百姓就别想好好过日子了。所以她得确保未来的朝局是稳定的。
“从诸侯封国中挑选得力的官员。”阴嫚冷静道,“早年陛下曾向诸侯国派遣官员辅佐诸侯,帮助诸侯管理国家。如今陛下缺少得力干将,诸侯自然要派选最能干的官员替陛下分忧解难。”
刘邦眼睛一亮,对啊,乃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诸侯国的人才收为己用!
见刘邦心领神会,阴嫚继续说道:“从鲁元公主南下发现诸多拿着俸禄不干活的官员,再到如今御史大夫发现诸多官官相护者,足以令陛下下令彻查全国官员。” ↑返回顶部↑
刘婠二话没说让人拿下了郡尉。
“公主这是何意?”
“何意?你竟敢问吾何意?”刘婠细眉倒竖,呵斥,“汝为郡尉,掌管郡中军事,剿灭沿途匪类保护黔首安全乃汝之责。可如今南郡匪类猖獗,三番四次伤我汉民,令我生民不得安宁,岂非汝之失职?”
靳强见状连忙替下属脱罪:“公主有所不知,匪类狡猾——”
“那吾为何只用一日就能剿灭匪徒?”刘婠挑起眉头看向靳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工上不能为君分忧,下不能庇护黔首,留之何用?汾阳侯莫要徇私枉法。”
靳强被堵得哑口无言。
“也罢,到底是跟随伯父许久的人,伯父总是不忍心。父皇知道您心软,也不愿意为难您,就由侄女代劳吧。”
刘婠红唇弯弯,杏眸无笑,戏谑的模样像极了不怒反笑的陛下。靳强很清楚这是警告,若是按照他原本的脾气,他定会要这小丫头好看。
可是看到对方身后的铁骑,想到南郡中的那支帮忙安置胡人的千人队伍,他的不满又变成了恐惧。
这可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想要攻占南郡取他项上人头还不容易?
不不不,我只想安稳过日子,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既然对方是来要权的,给她就是。反正到时候要是还做不好,那就是他们父女俩的事了。
“那就有劳公主了。”
看着见风使舵的靳强,刘婠心道,还好是个贪图享乐的,不然还要浪费些时间摆平关系。
她又点了断狱都尉,迎着对方紧张的目光,笑眯眯地询问:“吾听父皇说南郡偷盗之事频发,以致屡禁不止,尔跟吾讲一讲是怎么回事吧。”
刘婠的目的很简单,现在黔首已经对胡人颇为反感,官府直接介入只会激起更大的矛盾,倒不如先提黔首办几件实事博几分好感再徐徐图之。而且,她也确实不满意南郡官员的懒散,正好借此机会整顿吏治。
无独有偶,刘婠在南郡大刀阔斧地整治官场,阴嫚也借着一桩打杀奴仆的案子处理掉一群贪官污吏。不过涉事范围广直到芒种才有定论。
“你实话告诉朕,这事是不是你故意引导周昌去查的?”刘邦转头看向阴嫚。
阴嫚抿了口茶水,平静道:“陛下,我只是告诉御史大夫奇怪之处而已。”
刘邦不信但也没追问。他看向远处的亭台楼阁,看着近处的奇花异草,咋舌:“你给乃公惹了这么大乱子,总要想个办法解决吧。”
阴嫚放下茶盏,认真道:“陛下,我只是告诉御史大夫的奇怪之处而已。揪出贪官污吏的是御史大夫,要说惹乱子也是御史大夫。”
“行行行,是周昌那老小子惹的乱子。”刘邦敷衍道,“你也该说说接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让官位一直空着吧。”
“不是有人举荐了新的人选吗?”阴嫚反问,“难道陛下不满意?”
“都沾亲带故。再选上去,还费那么大劲做什么?”刘邦横了她一眼,“别藏着掖着了,这么多年了,乃公还不知道你。”
从高祖到武帝时期,功臣集团一直是皇帝们的眼中钉。他们占据了朝中要职,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
在君主专制的时代,皇帝要是坐不稳龙椅,动荡就会随之而来。动荡一起百姓就别想好好过日子了。所以她得确保未来的朝局是稳定的。
“从诸侯封国中挑选得力的官员。”阴嫚冷静道,“早年陛下曾向诸侯国派遣官员辅佐诸侯,帮助诸侯管理国家。如今陛下缺少得力干将,诸侯自然要派选最能干的官员替陛下分忧解难。”
刘邦眼睛一亮,对啊,乃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把诸侯国的人才收为己用!
见刘邦心领神会,阴嫚继续说道:“从鲁元公主南下发现诸多拿着俸禄不干活的官员,再到如今御史大夫发现诸多官官相护者,足以令陛下下令彻查全国官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