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这时,台上却传来祝澜不紧不慢的声音。
  “敢问卢公子所读书籍是多少年前之刻本?
  三年前,我朝大儒鲍、吴二位先生经过考据后宣布,此文当中的‘蔡’字乃是‘蔺’字之讹误,莫非卢公子不知?”
  卢知义一愣,他的确没有听说过啊。
  “你……说的可是真的?”他不信道。
  “卢公子只要离开青溪镇,去买来最新的官印版本一看便会知晓。”
  卢知义的目光有些慌,很快又强自镇定下来,“有机会我自然会去查证。”
  周老轻咳两声,这只是正式辩论前的热身,没必要在这里纠缠。
  他宣布即将开始正式的辩论。
  “既然这位祝姑娘与卢家的争执起源于女子入学一事,那便来论一论,当今之世应如何看待祖宗之法礼罢。”
  卢知义率先说道:“祖宗之法不可废,若后人肆意更改,岂不是数典忘祖?
  更何况,古有周天子制定周礼,就连圣贤孔子都一心要‘克己复礼’,我们这些读书人怎么能与圣贤之意相悖?”
  “卢公子可知何谓‘固步自封’?”祝澜唇角浮起一抹淡淡的冷笑。
  “若祖宗的一切都是好的、对的,那公子身上所穿的提花绸缎是否应该脱下来呢?毕竟往上数几百年,祖宗可不穿这个。”
  卢知义没想到对方能找到这样的角度来反驳,顿时一愣。
  第184章 辩经论道
  “若一切遵循旧制,便是不思进取,自断前程。届时他国有了更好的制度、更优秀的人才,我大梁岂不是要落后于人?
  且不说国家之间了,单说这青溪镇吧——”
  祝澜抬手向远方一指,“卢前辈、卢公子,你们在这地方待得太久,无异于自闭视听。不妨多出去走一走,看看外边如今是怎样一番天地?”
  “胡言乱语。”卢知义反驳道。
  “我是从小生长于青溪镇,正因如此,我才比你们这些外人更加能够理解祖宗之法的智慧。此地之安宁、繁荣,全赖于祖宗所立下的法规,千百年来无人违逆,否则哪有现在这么好的青溪镇?
  你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不过是哗众取宠,实际是乱了根基!”
  “繁荣?”祝澜轻笑一声。
  她的手指向不远处,一户人家的门前,那里搁置着他们耕作用的农具。
  “在下没认错的话,此乃直辕犁吧?没想到大梁如今竟然还有地方在使用直辕犁耕作。”
  祝澜语气沉了几分,听得台下众人面露诧异,不知用直辕犁耕作有何不妥。
  “你们可知,在其他地区早已有了一种曲辕犁来代替直辕犁,这东西早就已经没人用了?”
  百姓们面面相觑,眼中皆透露出一股茫然。
  卢知义看了父亲一眼,嘴唇动了动,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从小到大几乎没有离开过青溪镇,整日闭门读书,离乡最远的一次也只是去桐州的治所所在县城参加秋闱,是以对外界的变化感知极不敏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