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2 / 3)
吐蕃与<a href=https:///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关系微妙,发生过多次争夺安西和河陇的战争,大唐胜多败少,但终究不能一劳永逸。
这次吐蕃过来尽献方物,第三次请求和亲,不过被朝臣拒绝了。
裹儿在户部与宋璟共事日久,宋璟逐渐明白公主并非张扬跋扈,平庸无才之人,而是为人温和,意志坚定,胸有丘壑。
两人经过赈灾一事,不觉生出惺惺相惜之意。宋璟如每一个见过认识到裹儿才能的人一样,暗恨他不为皇子。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宋璟索性抛却这些妄想,关注眼下的事情。这日,他请裹儿来议事。
两人叙过寒温,又喝了茶,裹儿一眼瞥见案上随意掷着一串佛珠,便笑问:“姚公这是信佛,还是不信佛?”
姚崇笑了下,将佛珠收起,道:“拙荆去白马寺拜佛,为我请了一串佛珠祈求平安,让我日日戴着。我想,佛在心中,不须外求,生死之道,乃是常事。”
裹儿点头说:“姚公看得透彻。神佛之说乃是为了祈求心灵的宁静。”
姚崇问:“李侍郎信佛吗?”
裹儿说:“我最喜欢的是《礼记》中的《大学》一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篇说的极好,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1
姚崇听了,想了半响,才赞道:“李侍郎这话倒比读了一辈子书的儒生更明白。”
裹儿笑说:“姚公谬赞了。这佛珠是请来的?”
姚崇闻言,心中一痛,说:“捐了几百钱后请来的。”姚崇清廉,仅靠俸禄,因而在神都的生活紧巴巴的。这几百钱能买不少米粮。
裹儿灵光一闪,脱口而出:“这交税了吗?”
姚崇一愣,继而失笑,他本想借着佛珠与安乐公主商议裁汰僧尼的事情,没想到安乐公主竟然想的是收寺庙的香油税,因而心中大安,从容说起这事。
“自圣人以来,上下信奉佛教,僧尼冗滥,寺产过万,不纳租赋,不服徭役,与朝廷争夺丁口。我有意括户,意欲先从佛教起。”姚崇语气坚定道。
裹儿自从参与政事后,脑子里都是丁口田地,听了姚崇之言,无有不应,遂道:“佛寺膨胀,僧尼泥沙俱下,确实不像话,着实该整治一般。
今年春上,河北山东闹灾,那些世家大族宁肯施舍寺庙万贯,却不肯出一钱救百姓,说是祈福,岂不知佛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姚崇道:“李侍郎说的极是,我这就拟奏疏上奏陛下。”
裹儿笑说:“这于国于家都是极好的事情。大唐皇室乃是老子之后,我们兄妹都是读道家经典长大的。”
姚崇听了,心里明白陛下和太子不是什么虔诚的佛教徒,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事情议毕,裹儿回到值房,下值后来到宫中,又央韦淇招重润过来用饭。
裹儿换了衣裳,记挂着花园中一处紫藤花架,时值阳春,想必已是紫穗悬垂,花繁而香,如梦似幻。
她刚过了凝春阁,踏上曲桥,忽然见曲桥正中亭下坐着一位少女,正临水自照出神,心中纳罕,这是哪宫的宫女,莫不是受了什么委屈,或者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
及到跟前,却原来是奴奴,于是朝她肩上一拍。李奴奴被唬了一跳,回头一看,便起身笑道:“七姐哪里去?”
裹儿笑回:“随便逛逛,你在这里一个人做什么,连宫女都没带,小心跌了水里,没人救你。”
李奴奴道:“我嫌烦,就让她们在后头候着,七姐从前头来,所以才没看见。”
裹儿道:“原来如此。你刚才想什么,这么入神?”
李奴奴笑回:“没什么,就是看水中的鱼儿一时看入神了。” ↑返回顶部↑
这次吐蕃过来尽献方物,第三次请求和亲,不过被朝臣拒绝了。
裹儿在户部与宋璟共事日久,宋璟逐渐明白公主并非张扬跋扈,平庸无才之人,而是为人温和,意志坚定,胸有丘壑。
两人经过赈灾一事,不觉生出惺惺相惜之意。宋璟如每一个见过认识到裹儿才能的人一样,暗恨他不为皇子。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宋璟索性抛却这些妄想,关注眼下的事情。这日,他请裹儿来议事。
两人叙过寒温,又喝了茶,裹儿一眼瞥见案上随意掷着一串佛珠,便笑问:“姚公这是信佛,还是不信佛?”
姚崇笑了下,将佛珠收起,道:“拙荆去白马寺拜佛,为我请了一串佛珠祈求平安,让我日日戴着。我想,佛在心中,不须外求,生死之道,乃是常事。”
裹儿点头说:“姚公看得透彻。神佛之说乃是为了祈求心灵的宁静。”
姚崇问:“李侍郎信佛吗?”
裹儿说:“我最喜欢的是《礼记》中的《大学》一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篇说的极好,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1
姚崇听了,想了半响,才赞道:“李侍郎这话倒比读了一辈子书的儒生更明白。”
裹儿笑说:“姚公谬赞了。这佛珠是请来的?”
姚崇闻言,心中一痛,说:“捐了几百钱后请来的。”姚崇清廉,仅靠俸禄,因而在神都的生活紧巴巴的。这几百钱能买不少米粮。
裹儿灵光一闪,脱口而出:“这交税了吗?”
姚崇一愣,继而失笑,他本想借着佛珠与安乐公主商议裁汰僧尼的事情,没想到安乐公主竟然想的是收寺庙的香油税,因而心中大安,从容说起这事。
“自圣人以来,上下信奉佛教,僧尼冗滥,寺产过万,不纳租赋,不服徭役,与朝廷争夺丁口。我有意括户,意欲先从佛教起。”姚崇语气坚定道。
裹儿自从参与政事后,脑子里都是丁口田地,听了姚崇之言,无有不应,遂道:“佛寺膨胀,僧尼泥沙俱下,确实不像话,着实该整治一般。
今年春上,河北山东闹灾,那些世家大族宁肯施舍寺庙万贯,却不肯出一钱救百姓,说是祈福,岂不知佛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姚崇道:“李侍郎说的极是,我这就拟奏疏上奏陛下。”
裹儿笑说:“这于国于家都是极好的事情。大唐皇室乃是老子之后,我们兄妹都是读道家经典长大的。”
姚崇听了,心里明白陛下和太子不是什么虔诚的佛教徒,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事情议毕,裹儿回到值房,下值后来到宫中,又央韦淇招重润过来用饭。
裹儿换了衣裳,记挂着花园中一处紫藤花架,时值阳春,想必已是紫穗悬垂,花繁而香,如梦似幻。
她刚过了凝春阁,踏上曲桥,忽然见曲桥正中亭下坐着一位少女,正临水自照出神,心中纳罕,这是哪宫的宫女,莫不是受了什么委屈,或者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情。
及到跟前,却原来是奴奴,于是朝她肩上一拍。李奴奴被唬了一跳,回头一看,便起身笑道:“七姐哪里去?”
裹儿笑回:“随便逛逛,你在这里一个人做什么,连宫女都没带,小心跌了水里,没人救你。”
李奴奴道:“我嫌烦,就让她们在后头候着,七姐从前头来,所以才没看见。”
裹儿道:“原来如此。你刚才想什么,这么入神?”
李奴奴笑回:“没什么,就是看水中的鱼儿一时看入神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