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离之后(作者:听海观澜) 第74节(4 / 4)
小朋友总是需要鼓励的,不然很容易被打消学习积极性。况且,裴泽现下不过四岁,甚至还差些日子才满四周岁,就已经能条理清晰说出这么多话,还用上了典故,回想自己真正三四岁的时候在做什么,明棠心中的确满是对古代聪明儿童的惊叹。
适时送上对裴泽居然会对陆先生讲的内容活学活用的赞扬,成功让他忽略了因一个人名没记住而整段垮掉的即兴演说,并在到达裴氏幼儿园之前恢复成了一个满心想着“下一次一定要发挥得更好”的积极小朋友。在陆先生“今天阿泽怎么如此兴致勃勃?”的疑问声中,明棠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待明棠回明家那一日,裴泽因先前已经接受了现实,居然在目送明棠出门时表现得稳重十足,殷殷叮嘱明棠“早去早回”“替我问外祖母和阿琬姐姐安好,改天休沐了阿泽去找她们玩儿。”直说到要出发去上课的时辰才依依不舍住了嘴,一旁的裴夫人甚至没找到说话的时机,只顾着看裴泽一句一句说个不停。
待明棠起身时,张一张口,竟是失笑一声,裴夫人摇摇头:“这孩子,越发话多了,说得人都晕了。倒让我想起虞国公夫人来,她年轻时候也是这个模样,话多得很,人也活泼,现在也是当祖母的人了,稳重了不少,禀性却没大变,粗枝大叶的,常把人噎住。”
听到个虞字,明棠就先竖起了耳朵,仔仔细细听了,朝裴夫人感激一笑:“多谢母亲想着。”年轻时活泼,成了长辈后稳重,说话却又常把人噎住,多半是个没什么弯绕心思的人,说得比想得快。这种人最好相处,真诚二字足矣。
车马早已备好,明棠带了人登车前行,折柳二人果然随车到了明府门前,将带的礼物等交接给来接人的仆妇们,就禀报一声结伴而去,明棠也不去管她们,自顾自带着红缨进了家门。
待进了正院,明夫人确实一眼留意到不同之处——谁让折柳闻荷这两个素日里跟明棠最亲近的没陪着,跟在明棠身后的就剩了红缨这一个,一下子就显出了她来。 ↑返回顶部↑
适时送上对裴泽居然会对陆先生讲的内容活学活用的赞扬,成功让他忽略了因一个人名没记住而整段垮掉的即兴演说,并在到达裴氏幼儿园之前恢复成了一个满心想着“下一次一定要发挥得更好”的积极小朋友。在陆先生“今天阿泽怎么如此兴致勃勃?”的疑问声中,明棠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待明棠回明家那一日,裴泽因先前已经接受了现实,居然在目送明棠出门时表现得稳重十足,殷殷叮嘱明棠“早去早回”“替我问外祖母和阿琬姐姐安好,改天休沐了阿泽去找她们玩儿。”直说到要出发去上课的时辰才依依不舍住了嘴,一旁的裴夫人甚至没找到说话的时机,只顾着看裴泽一句一句说个不停。
待明棠起身时,张一张口,竟是失笑一声,裴夫人摇摇头:“这孩子,越发话多了,说得人都晕了。倒让我想起虞国公夫人来,她年轻时候也是这个模样,话多得很,人也活泼,现在也是当祖母的人了,稳重了不少,禀性却没大变,粗枝大叶的,常把人噎住。”
听到个虞字,明棠就先竖起了耳朵,仔仔细细听了,朝裴夫人感激一笑:“多谢母亲想着。”年轻时活泼,成了长辈后稳重,说话却又常把人噎住,多半是个没什么弯绕心思的人,说得比想得快。这种人最好相处,真诚二字足矣。
车马早已备好,明棠带了人登车前行,折柳二人果然随车到了明府门前,将带的礼物等交接给来接人的仆妇们,就禀报一声结伴而去,明棠也不去管她们,自顾自带着红缨进了家门。
待进了正院,明夫人确实一眼留意到不同之处——谁让折柳闻荷这两个素日里跟明棠最亲近的没陪着,跟在明棠身后的就剩了红缨这一个,一下子就显出了她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