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16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怎么每次都要早上来串门?
  叶满枝在他后脑上揉了揉,安抚道:“可能有急事,你去开门吧,我先穿衣服。”
  “她最好真有急事。”吴峥嵘低头在顶端裹了一下,不怎么情愿地出去开了院门。
  刘诗纯没有急事,但她带来的消息,对叶满枝来说算是要事。
  “咱们厂子弟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办一间翻砂厂,好像在采购一种大型鼓风机。”
  叶满枝问:“知道具体要求吗?”
  刘诗纯将一张字条交给她:“中压式离心鼓风机,市场价五百多块,子弟校那边的资金没那么多,想买个便宜点的。你们系里能生产大型鼓风机吗?”
  她觉得大二大三的学生不具备这种生产能力。
  但叶满枝却说:“能啊,学生不会,不是还有老师嘛,让老师帮着指导指导。”
  反正最注重实践,又很看重资金的苗主任,一定会接下这笔订单的。
  只要有了这笔订单,那十吨焦炭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她没在家里耽搁,吃过早饭就带着刘诗纯回了学校,跟陈莹和系里的值班老师汇报了情况。
  这种中压式离心鼓风机的成本并不高,五十块以内就能备齐材料,但技术难度比较大。
  学生确实不具备这种能力,只能由技术课老师亲自操刀,把这个鼓风机当成现场教学内容,带着大三的学生一起干。
  叶满枝觉得这资金实在是来之不易,凝结了全系师生的心血,不能让炼钢的那帮人随便祸祸了。
  所以,赶在陈特冶正式点火之前,她通过吴爷爷的关系,从滨江冶金学院请来了一位白发苍苍,走路都要拄着拐棍儿的退休教授,担任小高炉的顾问。
  一方面提高炼钢的成功率,另一方面提高钢材的纯度,反正人力物力已经出了,要争取多给国家炼一些好钢。
  炼钢一直持续到年底,叶满枝的肚子渐渐显怀的时候,报纸上终于刊登了1958年钢铁产量翻番的消息。
  这一年的任务终于完成了,省大的小高炉也可以相继熄火了。
  叶满枝如之前所言,不但在学校里张贴了光荣榜,还给物资供应先锋队的每一个学生家长寄去了一封对学生的表扬信。
  收到表扬信时,刘副厂长那表情实在是酸爽。
  他家那闺女就是个书呆子,哪会找资金和订单!
  这表扬信上所说的突出贡献和那三个订单,都他娘的是他拉来的!
  刘副厂长又盯着刘诗纯的名字看了一会儿,一手拿着表扬信,一手端着茶缸,去其他办公室串门了。
  *
  炼钢的事情告一段落,叶满枝把全副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只等着期末考试的时候一鸣惊人,也放一颗卫星。
  陈莹却拿着一个名册过来问:“咱们系办工厂,那个三结合基地,要开始筹建了,你要不要报名担任什么职务?”
  叶满枝问:“苗主任和老师们担任厂长吗?”
  “系里成立了生产管理委员会,他们都在这个委员会里,但不兼任厂长,副厂长。这个机械厂的筹建要由学生完成。”陈莹语气还挺兴奋的。
  叶满枝办过煤炉厂,她觉得机械厂建厂程序应该也差不多,于是不客气地说:“那我报名当个厂长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