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王爷站起来了 第12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年三月的闻喜宴上,殿内的文臣们几乎都见过新科进士狄献,也记得狄献在皇上面前论渠的意气风发,此时回头一瞧,却惊讶地发现那个还算白净的进士郎竟然变成了个肤色麦黄、身形挺拔结实的……庄家汉或劳工模样。
  “微臣狄献,叩见吾皇万岁!”
  跪在大殿中央,昔日的进士郎只剩声音清朗铿锵依旧。
  永昌帝叫他免礼,走下御台,围着狄献转了一圈,捏捏狄献的肩膀,笑道:“无需多说,朕只看你今日站在殿上的样子,就能看到你在渠道亲自督工长达半年的辛勤身影。”
  狄献:“承蒙皇上委以重任,微臣不敢不尽心。”
  君臣一番夸赞与谦让之后,永昌帝赏了狄献白银千两,赏在丰延渠渠首为狄献父子立碑记传,让狄献暂回青峡继续担任知县,三年任满后再予以破格提拔。
  狄献与众官员都能理解,毕竟今年只是修好了渠,接下来两年狄献真把那四万顷荒田灌溉成良田,真让当地百姓转贫为康,才算落实了他这一大政绩。
  赏完狄献,永昌帝走上御台坐回龙椅,再赏康王验收之功。
  康王恭恭敬敬地谢恩。
  这时,永昌帝看向工部尚书严纶,道:“古人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狄献之父狄雍生不逢时,有才却未能施展其才,如今狄献能一展父子两代抱负,靠的是严纶的举荐。朕治理天下,需要狄献父子这样的大才,也需要能给朝廷举荐这等大才的贤臣伯乐,所以,今日朕也要赏严纶一份荐才之功……”
  “皇上厚爱,老臣受之有愧啊!”
  正被众臣羡慕的严纶突然快步走到大殿中央,扑通跪下了。
  赵璲微微握紧左手,抬眸看向龙椅之上。
  永昌帝疑惑地看着严纶:“严卿此话何意?”
  严纶拿袖子抹去眼角惭愧的眼泪,再泪眼朦胧地望向康王……身后被挡住大半的轮椅,一字一字清晰无比地道:“老臣整日忙于各种工事,哪里能记住几年前一个小小的青峡知县,狄献此人,实乃惠王殿下托老臣举荐给皇上的啊!”
  作者有话说:
  严尚书:是他,是他非要老臣干的这冒名顶替之事
  ps: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古人是韩愈哈,
  第146章
  随着严纶的话音落下,大殿上的文武百官全都望向了排在文官前面的三位亲王那里,然而因为惠王坐在轮椅上,也就前排一些官员能够看见惠王的侧脸或后脑,更后面的官员连轮椅都瞧不见。
  真正感受到这些视线的,是站在轮椅两侧的康王与庆王。
  庆王光震惊了,震惊狄献竟然是二哥举荐的人才,震惊修渠一事二哥也立了功劳!
  康王也惊了一会儿,但作为一个才领了渠道验收之功的人,康王难免想了更多。
  他能立下这份功劳,是因为狄献先修好了渠道,而狄献能崭露头角,居然是二弟之功?
  那么,他与二弟谁的功劳更大?
  根本不用多想,康王便得出了结论:他的验收只是末功,二弟的荐才才是头功。二弟是选出千里马的伯乐,他只是在千里马奔驰立功之后帮忙查漏补缺的那个,伯乐与千里马缺一不可,能干查漏补缺这事的人却并非只有他一个。
  永昌帝高坐在龙椅之上,快速扫过老大、老三的神色,他的目光落在老二脸上,语气是初闻此事的惊讶:“惠王,严卿所说可是实情?”
  皇上问话,答话的臣子无论官职大小都该站到大殿中央。
  康王注意到了二弟要去推细木推轮的手,这个动作让他暂且按捺下心头的晦涩滋味,几乎是下意识地握住轮椅后面的扶手,将二弟推到了大殿中央。
  当轮椅停稳,御台之上永昌帝的龙椅与御台之下惠王的金丝楠轮椅竟意外地停在一条线上,龙椅金光流彩尊贵且威严,堪比黄金的金丝楠轮椅亦有同样的光泽浮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