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第103节(2 / 4)
不过他还是得到了第一手的消息,审理的结果出来了,老大胤褆铤而走险,反正皇上已经不会立他做太子了,他难道还不能再推选一个新人吗?
而老八居然也被定了一个知情不报,可见皇上是厌恶极了他,一定要给他定上一个罪才行。
而这件事审理之后,胤禩也被革去贝勒尊荣,贬为闲散宗室,胤褆同上,是听说张明德有武功高强之人,便收买他打算行刺太子,也被革郡王爵位,幽禁在自己府里。
随后,没过几天,宫里又有了新消息,三阿哥胤祉举证说老大收买了蒙古的喇嘛巴汉格隆魇镇太子。
胤祾是一向不信任这种事情的,他同那些蒙古喇嘛也不亲近,但若说是老大,那还真的是有可能的。
皇阿玛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大魇镇太子引出来的事情,相信太子其实是无罪的。
当初的皇阿玛也不怎么相信这种东西,可他现在居然相信了,究竟是真的相信魇镇太子是有用的,还是只是想要为太子开脱呢?胤祾更偏向第二种。
而众皇子也不明白为什么老三这个时候要站出来揭穿老大魇镇太子这种事情,明明这件事从头到尾和他就没什么关系。
当然了,也有人是这么想的:“大阿哥和废太子都没了,不久剩下了三阿哥?”
但胤祾认识的那个胤祉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个彻彻底底被儒家思想腌透了的人,太子在,他就支持太子,从来都想过选择老大,也因为自身的缺陷,几乎没想过搞什么别的事情,只是一味的只是在研究编书。
如今为太子说话,也可能就真的只是想将这件事说出来,支持太子而已,只是皇阿玛觉得这是个借口,所以强调这件事多么多么重要,好像老三也变的非常重要了。
所以,也就才十一月,皇上就在早朝的时候提出:“太子乃国本,国本不可不立,朕期盼群臣再推选出一个太子出来。”
这其实是满人的传统,推举制,皇太极、顺治,哪怕是当朝皇上,也都是这个制度的结果。
嫡长子立太子,是汉人的传统,不是满人的传统,胤礽的存在本就是皇上为了和朝堂各种势力对抗所以才提前选立的存在。
现在胤礽失德,皇上想要再推举出一个新太子,朝臣们也都是丝毫不意外的。
随后,皇上看向他早就打好招呼了的汉人臣子李光地,这位一向都是支持太子的,却没想到他的确是说了,可说出的却是:“微臣推举八阿哥胤禩作为太子。”
皇上还没说什么呢,朝堂众人就一个一个响应了。
其中包括,时任理藩院尚书,钮祜禄氏的核心人物阿灵阿;时任领侍卫大臣,佟佳氏的核心人物鄂伦岱;时任户部尚书,科举榜眼出身的汉人士大夫王鸿绪;时任工部右侍郎,纳喇氏的核心人物揆叙。
甚至包括佟国维、马齐等一系列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都是偏向胤禩的。
皇上看着马齐出来的时候都有些惊讶,他明明提前告诉了马齐不要参与这件事,他居然也站出来了!
这些人可都是他的肱股之臣,却全部支持胤禩,究竟是为什么呢?
皇上略微思考了下,也是能想明白的。
胤禩此人,性格软弱,容易妥协,八贝勒府里,竟然是由女人把控,这实在是让皇上不解。
群臣反对胤礽的确是有原因,太子脾气的确暴躁,这不是假话,相比较下来,胤禩的脾气就好很多,也更能听进去话,他的能力也不差,从小聪明好学,文章骑射都非常优秀,不比太子差。
但若是胤禩为皇上,必然导致帝王让权于臣子手中,这是皇上绝对不能忍让的一点,他当初立胤礽为太子,就是为了朝臣们少插嘴储君之事,若是换了胤禩,那可不又倒回去了吗?
胤祾都没想到朝上有这么多人居然都是支持着胤禩的,这些人都能再组个朝廷了,皇阿玛看了肯定是不同意的。
尤其是鄂伦岱,他可是领侍卫内大臣,皇宫宫禁就是由他掌握的,若是他都不值得信任,支持胤禩,那玩一胤禩想要谋逆呢?
果然,皇上只是说:“胤禩其人,并不经事,最近又患罪,母家甚微贱,你们再想想。”然后就下朝了。
之后很快,皇上打算第二次推举太子,可朝堂众臣依旧是推举胤禩,皇上彻底气到了,他甚至和马齐在朝堂上打了一架,最后也没有真的推举,皇上就走了,还把马齐革职了。
胤裪还过去安慰来着:“您正好在家颐养天年,弘是最近想您了呢,让福晋带着孩子回娘家看看?” ↑返回顶部↑
而老八居然也被定了一个知情不报,可见皇上是厌恶极了他,一定要给他定上一个罪才行。
而这件事审理之后,胤禩也被革去贝勒尊荣,贬为闲散宗室,胤褆同上,是听说张明德有武功高强之人,便收买他打算行刺太子,也被革郡王爵位,幽禁在自己府里。
随后,没过几天,宫里又有了新消息,三阿哥胤祉举证说老大收买了蒙古的喇嘛巴汉格隆魇镇太子。
胤祾是一向不信任这种事情的,他同那些蒙古喇嘛也不亲近,但若说是老大,那还真的是有可能的。
皇阿玛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大魇镇太子引出来的事情,相信太子其实是无罪的。
当初的皇阿玛也不怎么相信这种东西,可他现在居然相信了,究竟是真的相信魇镇太子是有用的,还是只是想要为太子开脱呢?胤祾更偏向第二种。
而众皇子也不明白为什么老三这个时候要站出来揭穿老大魇镇太子这种事情,明明这件事从头到尾和他就没什么关系。
当然了,也有人是这么想的:“大阿哥和废太子都没了,不久剩下了三阿哥?”
但胤祾认识的那个胤祉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个彻彻底底被儒家思想腌透了的人,太子在,他就支持太子,从来都想过选择老大,也因为自身的缺陷,几乎没想过搞什么别的事情,只是一味的只是在研究编书。
如今为太子说话,也可能就真的只是想将这件事说出来,支持太子而已,只是皇阿玛觉得这是个借口,所以强调这件事多么多么重要,好像老三也变的非常重要了。
所以,也就才十一月,皇上就在早朝的时候提出:“太子乃国本,国本不可不立,朕期盼群臣再推选出一个太子出来。”
这其实是满人的传统,推举制,皇太极、顺治,哪怕是当朝皇上,也都是这个制度的结果。
嫡长子立太子,是汉人的传统,不是满人的传统,胤礽的存在本就是皇上为了和朝堂各种势力对抗所以才提前选立的存在。
现在胤礽失德,皇上想要再推举出一个新太子,朝臣们也都是丝毫不意外的。
随后,皇上看向他早就打好招呼了的汉人臣子李光地,这位一向都是支持太子的,却没想到他的确是说了,可说出的却是:“微臣推举八阿哥胤禩作为太子。”
皇上还没说什么呢,朝堂众人就一个一个响应了。
其中包括,时任理藩院尚书,钮祜禄氏的核心人物阿灵阿;时任领侍卫大臣,佟佳氏的核心人物鄂伦岱;时任户部尚书,科举榜眼出身的汉人士大夫王鸿绪;时任工部右侍郎,纳喇氏的核心人物揆叙。
甚至包括佟国维、马齐等一系列在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都是偏向胤禩的。
皇上看着马齐出来的时候都有些惊讶,他明明提前告诉了马齐不要参与这件事,他居然也站出来了!
这些人可都是他的肱股之臣,却全部支持胤禩,究竟是为什么呢?
皇上略微思考了下,也是能想明白的。
胤禩此人,性格软弱,容易妥协,八贝勒府里,竟然是由女人把控,这实在是让皇上不解。
群臣反对胤礽的确是有原因,太子脾气的确暴躁,这不是假话,相比较下来,胤禩的脾气就好很多,也更能听进去话,他的能力也不差,从小聪明好学,文章骑射都非常优秀,不比太子差。
但若是胤禩为皇上,必然导致帝王让权于臣子手中,这是皇上绝对不能忍让的一点,他当初立胤礽为太子,就是为了朝臣们少插嘴储君之事,若是换了胤禩,那可不又倒回去了吗?
胤祾都没想到朝上有这么多人居然都是支持着胤禩的,这些人都能再组个朝廷了,皇阿玛看了肯定是不同意的。
尤其是鄂伦岱,他可是领侍卫内大臣,皇宫宫禁就是由他掌握的,若是他都不值得信任,支持胤禩,那玩一胤禩想要谋逆呢?
果然,皇上只是说:“胤禩其人,并不经事,最近又患罪,母家甚微贱,你们再想想。”然后就下朝了。
之后很快,皇上打算第二次推举太子,可朝堂众臣依旧是推举胤禩,皇上彻底气到了,他甚至和马齐在朝堂上打了一架,最后也没有真的推举,皇上就走了,还把马齐革职了。
胤裪还过去安慰来着:“您正好在家颐养天年,弘是最近想您了呢,让福晋带着孩子回娘家看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