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第9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舒宁也觉得太子实在是难当,作为太子,皇上要他监国,他身边也有自己的班子,那就势必围绕着太子聚集起一匹势力,而索额图,就是保证这些个人听太子话的最好头头,出身赫舍里,太子外家,永远只会支持太子。
  索额图走了,对太子的影响当然是巨大的。
  只是舒宁觉得太子可能还是不明白一件事,皇上做的这些,或许是因为他想让太子依靠在他的身边,又或者说,只能依靠他这个父亲。
  可惜太子不能,他身边有这么多虎视眈眈的兄弟,还有一个比他年长的大哥,他需要人手,他不能败,简直是无解的矛盾。
  皇上被气着了,索性出巡塞外,不在朝上看着,心情也能好些,他到底还是顾念着父子情分,继续让太子监国了。
  六月,忽然去世了两位宗亲,一位恭亲王常宁,一位裕亲王福全,皇上在外,所以发了圣旨,命皇子每日齐集,赐银一万两,又派遣内务府大小官员造坟立碑。
  胤祾和胤裪开始每天出去参加两位王爷的丧事。
  等丧事大概处理完毕,舒宁再次见到两个孩子的时候,他们俩的光脑门上已经有了不短的一层青茬子,摸起来有些硬,并怎么舒服,毕竟是宗亲,胤祾和胤裪这段时间都是不能剃头的。
  胤祾觉得丧事很枯燥,倒是胤裪很感兴趣,恨不得再来一回。
  七月,皇上为了两位亲王的丧事回来了一趟,哭过之后又出去,巡视塞外,并没能在京城久待。
  第130章 弘晖 十九阿哥
  从塞外回来以后, 皇上并没有在京城久待,舒宁觉得他大概是气着了,甚至给了索额图一个名号——天下第一罪人。
  舒宁和皇上相处这么久, 也知道他骂起人来是完全不管的,只顾着自己痛快,但即使是皇上, 这也是个相当严重的称号。
  十月皇上就出发西巡了, 不过他倒是在出发之前给胤祾的二阿哥起了个名字, 叫弘明。
  周岁之后,元瑾终于带着两个孩子来宫里转了转, 舒宁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第二个外孙子。
  “前两日的周岁宴上, 弘明一抓就抓了把金算盘,倒不像哥哥,抓了个葫芦。”
  “葫芦是福禄,自然是极好的,但算盘也未必不好,说明一辈子无忧无虑,不缺钱花呢。”摆在那里的, 就不会有意头不好的东西,只是没葫芦那么吉利罢了。
  元瑾拿了个娃娃给小儿子玩儿,又将大儿子推给舒宁:“自去年年初开始给弘昭开蒙之后, 贝勒爷又给弘昭找了个师傅, 这个师傅教的更好, 才几月的工夫,这就已经会背好几首诗了呢。”
  弘昭被推出来,一点也不害羞,上来就道:“玛嬷, 我会的可多了呢,前日新学的,这是前日新学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舒宁有些惊讶,起码她四五岁的时候是绝对背不出来这个的。
  “胤祾他对弘昭的学业管的很严格吗?”揠苗助长的话,也得有个度吧,她记得当初孝懿皇后给胤祾开蒙的时候就很早,他不会把这套也用在了自己儿子身上吧。
  元瑾笑这说:“额娘您误会了,皇孙们都是三岁开始启蒙,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只是胤祾对弘昭的学业更上心而已。”
  随后,元瑾压低了声音:“就比如四贝勒府,弘盼的师傅就不行,说是教不好阿哥,四哥天天在家里生气,但四福晋与我说过,她怀疑是弘盼小时候高烧的缘故,和那个师傅并不相关,就算是有关系,也是四哥给的课业太多太难,弘盼还小,现在学不了那么多。”
  胤禛对自己的要求就很严格,难免将这种作风带到孩子身上,可弘盼尚不足十岁,学不了那么多也正常。
  “贝勒爷曾与我说过,弘盼神志清醒,并未受幼年疾病影响,只是跟不上而已,要是弘盼换个师傅教一阵子,或许可行,但要继续这样下去,只怕将来更学不进去了。”
  舒宁懂了,要根据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皇孙们的师傅学识上肯定是没问题的,教学上肯定也有经验,不至于不会教课,但适不适合是另一回事,能不能因材施教也是另一回事。
  弘盼的师傅做不到根据弘盼的学业调整教学方法,达不到效果,致使胤禛生气,要求师傅严格,弘盼学的更加痛苦,效果自然更加差劲,这就是不适合了。
  弘昭之前的师傅大概就是不适合,所以胤祾将他换掉,现在的适合了,弘昭的学业自然更好些。
  “不是还有弘晖和弘昀,有一个出息的就够了。”
  弘晖是嫡长子,弘昀是康熙三十九年李氏所出,弘盼同父同母的弟弟,这样算下来,舒宁忽然发现这两个孩子后期居然都没留住,以至于胤禛的儿子长时间就只有三个,原本登基之后又添了个弘曕,可那个时候,弘时触怒雍正,被削除宗籍,过继给八阿哥胤禩,依旧还只是剩三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