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第22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办法的,只能自己把自己抚平。
  许多的心理细节,让她慢慢说,万云发现自己没办法讲清楚,那些网是要阿风自己去挣脱开的。
  “阿风,”万云准备了一肚子道理,但到了喉咙口,她还是没说,于是说了件听起来似乎不大相关的事,重提自己在广州的第一家店被烧的时候,如何痛苦流涕,每日充满怨气,提不起精神,“那时候我每天都在抱怨命运不公,总在问,为什么是我?”她看阿风在听,又说,“现在如果再来一遭,我大概不会这么问了,我会想,为什么不能是我?”
  “二姐...”万风感受到了万风的掏心掏肺,尽管他还不是很明白这种心态是如何转变的,也暂时还没有找到自己奋进的方向,可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别迷失,别迷失太久,别沉迷在这种迷失里。
  万云看万风仍有困惑,不再多说什么,这个弟弟,心思简单,前面的日子都太过顺畅了,读书的时候是两个姐姐交的学费,出来工作有大姐姐夫帮忙,到了深圳一路跟着二姐夫,城哥手把手教这个妻弟如何待人接物,成立新云城又给他各种机会,他受到的帮扶比自己姐妹要多多了。
  想到这些,万云便没再说话,让他惶然一下挺好,不然大概率也不会成长。
  第251章
  威风酒楼到了年底开股东会时,已经能开始分红了,数额不大,但比之前光一个劲儿投入,没分红要好多了,这毕竟是实打实的在赚钱。
  万云看账本和前台预约本上密密麻麻的预定时,总觉得虽然现在年底,生意还可以,但过了年也得找点噱头,或者说就是给威风酒楼定上一个标志才行,在现有的基础上,尽量再扩大一点知名度,还要多推出新菜,不然就会渐渐被人淡忘,泯灭于众酒楼中。
  至于要怎么做,要如何立下标志,她思来想去,决定要讲个动人的故事,就像之慎一直在看的《中华小当家》动画片,主角们寻找美食的过程,其实就是讲故事的过程,只有动之以情,故事够曲折,够吸引人,才能让消费者记住某道菜或者某个地方。
  她擅长从这些细节发觉一点做生意的小点子,但舞文弄墨就不是万云擅长的,所以她前阵子才让徐全德去报社找了专门和报社媒体打交道的广告公司过来,就是想让他们提出以软文的方法,在小范围内去渐渐打响酒楼的知名度。
  至于为什么会找这种小广告公司,是因为大广告公司太贵了,万云看完他们的方案和报价又认为现在并不是花这个钱的时候,先试试水是最好的。
  这个所谓的笔杆子广告团队是找出来了,是专门给小企业做品牌的,一开始他们有些糊弄万云和徐全德,只是想单纯给酒楼写商业软文,嵌在报纸上,每周放一篇,大概是讲这个酒楼的优惠券和招牌菜已,在电话里是说给个五千块就能做几个月,但一到酒楼见面的时候,对方却莫名其妙开始提高价格,五千变成了三万,而提供的还是同样的服务内容,显然是把万云等人当冤大头宰了。
  各行各业都是鱼龙混杂的,万云对此很有感触,她不喜欢面前这个得意洋洋胡乱报价的人,对方提出要三万的价格,不是她不愿意出这个钱,是认为对方做事说话不真诚,前头见面感观不好,后面做事也会漏洞百出,她立即就找了个借口出去,不再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人走后,她让徐全德不要再跟这个公司联系,立即换家新的。
  徐全德每一日都没有落下自己的工作,心甘情愿每个月只休息一日,大家都说他几乎是住在酒楼了,但万总给了他这些不停忙碌的机会,他却一点怨气都没有,而是每日都很有干劲,因为他知道自己每一日都有认知上的收获,脑子动得比之前要多,已经不再是个单纯的楼面经理了。
  “万总,这是第一家约过来的,后面还有。”徐全德现在做事很有章法,给老板提供不同的选择,“有一家的报价在两万左右,对方的意思是可以做一系列的专题报道,”说着咳一声,“其实就是杜撰故事,对方是个年轻的女老总,意思是从后厨的故事开始讲起,她说我们酒楼太新了,就是装潢都不对,没有历史沉淀,说是老招牌也没有说服力,不如从总厨的经历和理想开始说起,结合粤菜历史,还有现在粤菜的生存环境讲起。人们填饱了肚子,就更愿意吃有文化有谈资的菜肴,在文章中穿针引线,引出贺师傅做了三十年的招牌菜,再介绍这个招牌菜的来历,会让消费者更有印象。”
  这个想法听起来不错,至少万云入了耳:“你让对方做个基本的方案,约她过来谈。”
  徐全德立即笑说:“已经约好了,就明天早上十点半。”
  万云现在每日只工作半天,剩余的时间要回去看顾两个孩子,早上十点半这个钟点倒是很照顾她,于是她点头答应,又让徐全德叮嘱每个楼面经理培训员工,尽量推销门口的年货礼盒,多卖多拿提成,大家都过个好年。
  隔日,那个广告公司三十岁的女老总过来时,万云跟对面打扮入时,穿着条纹深色西装,戴着黑框眼镜的卷发女子一见如故,对方递过来名片:“万总,久仰久仰,早就听徐总说您是个干实事的人,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万云看着名片上印着对方公司的名字,还有个简约中性的名字余宇:“余小姐也是年轻有为,看着干练又专业,很高兴徐总把你这样的明珠挖掘出来,请坐。”
  两个女人各自带着自己的下属坐下开会,沟通比昨天要顺畅。
  余宇的意思是前面先给酒楼讲半个月的连载故事,分别刊登在晨报和本地单位订阅率高的杂志上,作为一个补充的文化板块,以渗透的形式进入消费者的脑中,让人们对这家酒楼有个初步的印象。
  不论是报纸还是杂志,都在旁边印制消费券,鼓励消费者收集故事,余宇说他们的写手可以写十五个短故事,读者要是有兴趣的话,把这些故事裁剪下来,收集完成,拿到酒楼吃饭,可以获得折扣或剪报本子的赠送。
  看万云点头,余宇继续往下说:“这个方法的反馈是缓慢的,一时间到店消费的客人,数量上也不一定能增上来,但因为它的连续性长,能作为读者或者消费者的闲余谈资,慢慢渗透到人的脑海里,加强消费者认为这是个有品质保证的粤式酒楼的印象,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成了一半。”
  说着又报了个价格,正是之前在电话里说的两万三,没有虚报,也没有瞎加钱,余宇保证,他们会全程跟进和反馈数据给威风酒楼,包括剪报本都会做好相应的设计,找到厂家去订做。
  万云看了眼他们写的简略方案,心里已经满意,指着后面一个“厨神比赛”问:“这个又是什么?”
  “冠名赛。”余宇立即笑着解释,“现在日本那部动漫《中华小当家》很有名,深圳也有些文化媒体单位在考虑举办厨艺比赛,等贵酒楼的总厨打响名号后,我们有办法推荐他去做个评委老师,要是厨艺比赛很出名的话,总厨是能上电视的,也会露出威风酒楼的名号。当然,万总您这样有魄力,自然也能做个冠名商。”
  万云一下就笑了,这个余宇做事情真是环环相扣,思维也很清晰,赚了前面一笔,后面立即还有方案吊着她,不过威风酒楼已经冠名了本市的交通电台,要真有这样的厨艺比赛,她得往后推:“我们一步步来,不着急,先把余总你刚刚说的十五个连载故事写好。”
  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现在年底不着急锦上添花,万云让徐全德跟余宇保持联系,尽量过了春节在酒楼淡季时,就把这一系列的故事推出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