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5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朋友们的劳动成果,薛皎想尽力做好看一点,特意去跟阮慧借了做点心的模具,用来给糖块定型。
  把糖汁倒进小朋友选好的模具里,等糖汁冷却定型就好了。
  冬天天冷,糖汁冷却的快,放到没有暖气的地方,没多久就定型成功了,
  再一一脱模,得到三十多块不同形状的糖块儿,有心形的、花形的、小猫爪子形状、小胖鱼,还有小熊,小兔子等等,都很可爱。
  最最重要的是,这些糖,是孩子们亲手做的。
  都不舍得吃了。
  薛皎把糖给两个孩子一人分一半,分开包好,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处理。
  薛珍当场送了一圈,一人一块儿,全家人都有,包括拥有十几块糖的周亮亮。
  哥哥的是他自己的,她送的是她的,不一样哒!小女孩这么想。
  家里亲戚多,全都送完了,还剩下七块。
  长辈好奇:“珍儿,这七块糖打算怎么处理呀?”
  薛珍又给了薛皎大姨一块儿:“这块给帆帆舅舅。”
  薛皎表哥齐云帆还在海上漂着,但薛珍一直知道这个舅舅的存在,平时吃的虾干就是帆帆舅舅寄回来的,过年姨婆多给了一个红包,也说是帆帆舅舅给她的。
  大姨感动坏了,表示她儿子不配。
  剩下六块,薛珍给顾阿公、阮阿婆、顾舅舅一人留一块。
  还有三块,她自己一块,另外两块都给了薛皎。
  她就是最爱妈妈呀,当然要多给妈妈两块。
  第93章
  大冬天的,丰朝又兴起了一股制糖热。
  普通老百姓只能看个热闹,糖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都是作为奢侈品存在,偶尔才能尝上一丝甜味。
  甘蔗产自南地,路途遥远运输困难,蔗糖价格也相对高昂,如果没有天幕,没有通感,一般平民百姓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吃上一回甘蔗,他们记忆中仅有的甜,多数是麦芽糖,相对而言原材料更易得,当然甜度也远没有蔗糖高。
  高门大户,闲着没事的纨绔子弟、有钱有闲的贵妇小姐,都赶上了这股制糖热。
  操作简单,原料于他们而言也并不难得,很是可以一试。
  于是年后这段时日,尚京城内流行起互送手工糖块,既风雅又体面,高门显贵还将自家族徽印记留于糖上赠人以表郑重。
  一部分嗅觉敏锐的人,则关注起另一要点:
  “甜菜可找着了?”
  “北方苦寒之地,真能种那制糖的作物?”
  “天女娘娘从不妄言!”
  没错,薛皎带着孩子们制糖的时候,随口提过一句,说“我国两大糖料作物,北甜菜南甘蔗”,地理课本上的知识,薛皎给孩子们科普,也当自己复习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丰朝早有蔗糖,制糖法虽落后,但手工制糖法其实流程相差仿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