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 第12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姐,今天还去看盘炕吗?”薛皎对盘炕兴趣未消,主要是还没看到成果,很想看看姐夫图纸上的设计落于现实是什么样。
  冯飒打着哈欠道:“等集市上回来了去瞅一眼。”
  她跟薛皎一样,只想看成果,光看他们讨论着怎么砌砖头,有点儿无聊了。
  因为要去给人家做理论指导,手头的事还没完成,今天周循不跟她们一起去赶集,出发前,周循叮嘱儿子:“你妈没睡好,你老实点儿别惹她,否则后果自负。”
  周亮亮鼓着脸,他也没睡好,怎么就不说别惹他呢?
  但也只是腹诽,根本不敢张口,惹到他妈像踢到铁板,惹到他,就像惹到棉花。
  赶集的地方在最近的镇上一条街道,镇政府特意空出来的地盘,平时没什么人,但一到赶集日,就人山人海。
  从薛皎老家的村子去镇上,走路要四十多分钟,不算很远,奶奶跟薛皎说过,以前她年轻的时候去赶集,半夜就要出发,一走走两三个小时去集市上,都不觉得累。
  现在不行了,她还走得动,年轻人们走不动。
  好在有车,家里的车开出来,每辆车上都坐满了人,深冬天冷风大,等车的一会儿都觉得冷得不行,透过车窗,外头的夜色似乎也蒙着一层霜。
  薛珍从没有半夜出行的经历,这个时间对她来说,跟半夜也没有区别了,她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窗外,乡村小路两旁树影婆娑,在夜幕里有些诡异的惊悚感,但她身旁紧贴着的就是妈妈,车厢里阿婆和姑婆正在低声聊天说笑,寒风被牢牢挡在车外,车厢里有点闷,她倚靠着妈妈,有点儿昏昏欲睡,于是这一幕便似梦似醒,多年后依旧难忘。
  [好早,这才寅时。]
  [头一次看到天幕这么早亮起来,没几个人醒着吧。]
  [在上朝路上。]
  [竟然还是位大人!大人怎么没昵称啊,是没通过考试吗?]
  [别开玩笑了,天幕考试难,咱们的科举考试也不简单,大人们虽然眼睛瞎了点儿,耳朵聋了点儿,办事慢了点儿,脑子可不坏,谁会傻到固定昵称。]
  [你们看见除了河源县方大人,还有哪个老爷敢在天幕上表明身份的吗?]
  普通人可以借天幕这个渠道发声,反而是那些有身份的,不敢在天幕上多说什么。
  多说多错,最上头那位是个小心眼,指不定就说了什么让他不高兴的话,回头找个理由收拾一顿,不说贬官了,像对付齐王一样,安排人打他们一顿,那也很丢人啊!
  准确的说,比被贬还丢人,贬谪还有个合理理由,当皇帝的安排人动手打下臣泄愤,这丢的是君臣二人的脸面。
  皇帝丢得起这个脸,他们丢不起。
  况且,不光上头的难应付,下头的现在也不好惹了。
  没看见三天两头就有人在天幕上把陛下拉出来遛遛,他们陛下连声都不敢吱一下,为何?因为一旦他在天幕上以天子的身份发言,但又无法弹压这些逆民,瞬间就会威严扫地,皇权受损。
  他们这些为官者也是同理,一旦表明身份又在天幕上被逆民们攻讦打压,损伤的是现实中的声名,因此更不能表明身份。
  即便他们通过了考试,可以取昵称,有的大人宁愿等到可以取昵称的时间过去,继续匿名,也要藏着掖着,以免身份暴露上下不讨好。
  [话说,河源县后来怎么样了?方春霖还活着吗?]
  [选我当主刀:活着。]
  [我记得不是死了个当官的,不是方春霖吗?]
  [当然不是他,是陛下派的钦差大臣,听说还是个勋贵子弟呢,客死他乡,连尸体都没找回来,真够倒霉的。]
  [河源县的百姓听说进山了,现在恐怕都沦为山匪了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