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第109节(3 / 4)
拿下泉州,对买活军的部队来说,最重大的意义便是士兵终于投入了实战,有了铁与血的气质,伤亡虽在所难免,但部队的收益也是巨大的,买活军所掌握的先进战争手段,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不但海战无敌,攻城也占有绝对的主动。
买活军的军纪、军规,也经受住了考验:破城战打了几场,不乏混乱场面,但买活军的行伍并没有抢掠百姓,甚至在泉州战中还自发地从溃兵手下保护了手无寸铁的百姓,在城破后收拾残局的行动中,也能做到不收受贿赂,‘颗粒归公’,且出现了不少援助百姓的感人事迹,有力地破除了此时普遍的错误认识:‘兵者凶器’,一个好好的汉子去当了兵也会变得贪婪凶狠,拿上刀见了谁都砍,见了什么银子都要,除了恩主将官之外根本没人能辖制得了他们,破城后倘若不大掠个几天,军队是要哗变的。
事实上,平时就吃得饱、穿得暖,有课上,有人管的士兵,哪怕上了战场也还是会服从管理,也还是会把百姓们看做和自己一样的人,对敌凶狠和对百姓和蔼又不矛盾,士兵又不是傻子,只能容得下单线程思考。谢双瑶是如此相信的,也的确按照自己的相信带出了这样一支兵,她对此也不无得意。
这些兵士和吏目构成了一个整体,都是买活军统治体系的一部分,按照她的预想,福建道在这样一个统治体系之下,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消化,将会完全被‘买’化,谢双瑶也想到期间将会浮现种种问题,不过具体呈现出来时还是有点头疼,更不免感慨,人虽然有千百种个性,但大数据却依旧会遵循某种规律。不论法律怎么定,活跃的市场经济还是一定会带来活跃的非婚交易。
“除了民众自救之外,还是得多管齐下,要让医疗方面做好准备,做个花柳病专题,这是一,二的话青霉素土制要加速了,我们有高纯度的母株,繁殖上要做到又快又好,这东西可以治花柳病,用处实在是很多。三就是你刚说的,政策上也要调整,你回去部署一下,相关部门的人列几个方案,形成文件给我看看。”
榕城现在到处都是工地——除了三坊七巷内的住户多有体面的砖瓦院子,西门、东门那些地方,百姓住的窝棚区几乎都要拆,而且路也要修,青石路面那是只属于上等城区的东西,窝棚区全是土路,没有下水渠,每年台风季节淹死人是家常便饭,城里的河流也要疏浚,不能由着它臭下去——这些河里以前时常还能发现死人呢。
谢双瑶现在算是习惯了古代的城市风貌了,从云县到临城县,再到长溪县、泉州、榕城,基本都是这样:好的地方,是还不错的,但占地的大小在现代人来看简直小得离谱,很可能一座城也就是后世的大学城大小——这还是大城市了,云县那种地方,城关就和后世比较大的小区差不多。
就这么点地方,里面能看的部分,又只有几分之一了,可能就是大学里教学楼的区域算是较好的,其余广泛的地域全都不体面,和现代的天竺比只强在没那么臭——但也还是臭的,因为城市规模一大,很可能就有些地方没人收粪,那么排泄物到处弄味道也一样不好。这就是古代的城建水平,虽然也划分坊市管理,但并没人说坊市内会有多体面。
就这样的城建水平,再加上到处都修路,逛街实在是没什么好逛的,全城上下现在也只有一处南后街还好逛逛,南后街逛着逛着,两个人不觉又回到超市门口,小吴走去街对面的小摊,买了两碗榕城鱼丸回来,递给谢双瑶一碗,道,“莫再跑了,就算我请你!”
谢双瑶立刻说,“回去报销,让他们都去买一碗来吃。”她端详了一下,端起来喝了一口,“味道不错,比那个肉丸好吃,那个木金肉丸谁想的,做成那个样子,不好吃又不好看,谁吃得下去啊!”
“啊,我觉得还不错啊。”小吴杠她,“老百姓喜欢嘛,又吃不起肉,那东西吃起来像肥肉,也叫作肉丸,又便宜,自然多得是人爱吃。”
谢双瑶偏偏就是不喜欢蔬菜装肥肉的口感,她哕了一声,“不说了不说了,再说要吐了,还是包心鱼丸好吃。”
几个护卫跟了一路,现在得到指示,也聚在小摊边上买鱼丸。谢双瑶偷偷摸摸往碗里洒了点胡椒粉,也给小吴来一撮,两个人站在超市门口吃鱼丸,这汤上头洒了水芹菜,有胡椒提味实在是鲜香不已,是一种诱人的浓香,勾引得来往闲人都多看了几眼。
两个人有一会没说话,都在吃鱼丸,这鱼丸加了淀粉,相当弹牙,中间肉馅咬开了就是一口香甜无比的油汁,很适合刚刚跑动过的两人。小吴便沉思着问,“这超市东西也不贵,但生意却不太好,来看热闹的人很多,真正买的人却很少,按道理来说,不该啊,六姐,你说这是为了什么?”
谢双瑶刚也在想这事儿,她这次来看到的东西,几乎都在意料中,只有超市门庭的冷落是让人不解的,这会儿是下午上班上课时间也罢了,刚才中午时分,偌大的超市也不过就是几十个客人在结账,这样的客流量显然无法让人满意。“是不太应该,这件事得好好盘盘了。”
她决定道,“走,去榕城衙门里干活了!”
第227章 无法团结的群体
买活军拿下榕城已经五个月了, 算来第一期扫盲班的学员也已经毕业,而城里的第一期工程也差不多都建完了,这年头也没有什么装修的说法,水泥地面、四白落地, 这就是很不错的装修了,
至于家具, 买活军查抄出的财产中, 名贵家具不少, 这东西大量出货还卖不上什么价钱, 官府拿来回收了一波榕城府的存银, 剩下的便搬到新建起的府城衙门里暂时充用:必须新建衙门,不然是不够地方办公的,现有的三司衙门里,办公的地方特别逼仄,光线也很不好,只够少数人使用, 买活军的吏目数目很多,习惯了在头顶开天窗的大空间里办公,这样才有光线,不然当真是下午三点以后衙门就不必办事了——堂内黑得连字都看不清了,办什么事?
府衙门建好之后, 就该掂量着省衙门放在哪里了,这个衙门短期内都是谢双瑶驻跸的地方,她要么驻扎榕城,要么驻扎泉州, 别的地方地理条件比不上这两个城市——主要是港口太小, 云县港口现在都不够用了, 鹭岛也是,本身就不大,这年头又修不起大桥,把盘子都占满了也不够用。
考虑到榕城好歹还有个鼓山挡着,比较不容易被台风侵袭,谢双瑶是倾向于在榕城驻扎的,省城衙门选址在乌山之外,甩开了原本的老城区,新的水泥小楼一排排都在建,衙门里档案库也建好了,百十个吏目在抄录整理府库里的典籍,但谢双瑶对那些数据兴趣不大,这些数据九成以上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她更宁愿相信买活军自己吏目在几个月内的调查结果。
“居民收入的确不高,月收入平均在九百块左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拿的还是最低工资。”
统计居民收入和生活支出,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在后世,这部分工作被交给专门的统计局来做,从收入、支出到婚育、生产,官府会感兴趣的数据都得由专人来统计,否则官府对于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完全是眼前一抹黑,也就谈不上推出什么针对性的政策了,谢双瑶在人手进一步扩充之后,也意识到必须由受过训练的专人来负责工作了。否则基层吏目肯定是不堪重负的,他们光是负责组织农业生产、扫盲学习,调解百姓矛盾就已经够忙的了,若说没事还要有意识的收集各种数据,那真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第一批统计科吏目走马上任之后,带来的便是很翔实的报告,榕城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被浓缩到了报告里,他们的统计是经过两方面验算的,第一,选定地区,对样本做精细的分析,第二则是和官府的内账核实,两方面的数据大的要对得上,譬如说榕城的人口是五万人,月收入平均九百块,大概六成人口受雇给官府干活,那这里官府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大概就是6750万元,折合成银子是六万多两,若是账本上只算出了三万两,那出入可就大了,不过若账本的支出是七万两,那便还算是可以接受的了。
——六万多两,大概也就相当于叶家可以帮买活军养两个月的榕城人,那些架势人家那里榨出来的银子养个半年没有问题,延平郡王府处得到的银子又能管个半年……当然,账不能这么算,榕城百姓拿了钱,要吃要喝要买衣服,大多数钱还是会花到买活军的池子里。
买活军的米、面、盐、衣服、蜡烛……什么东西都是自产,也都在赚百姓们的钱。此外,他们还从海内外拼命地通过奢品交易赚钱,买活军的账面实在是不缺钱的,这也才能支撑得起他们豪奢的基建投资,修路、扫盲,这是两样最大的投资,其余的投入倒是都能见到回头钱,譬如说盖房,虽然盖衙门是自己的账,但盖住房这里的赚头可就大了,利润扯一扯,公用设施的钱可不就赚出来了?
“唔,城里搞基建,大多数的钱还都是外地人赚走了。”
谢双瑶看了报告,心里就大概有数了,“基建期间,高收入的活比较主要都是建筑方面,但是城里的百姓,愿意卖这份苦力气的不多,这里又没有港口,能在城里安家的,要么是生意人,要么是地主,要么就是原本的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基本都愿意交钱给我们,继续做原本的行业,生意人呢,如果不和我们做生意,这几年日子也很不好过,他们对未来更忧虑。”
“地主的后人,肯放下面子的不多,就业局限性更大,收入也普遍偏低,但城里的生活成本,自古以来都是较高的。这样收入低、支出高,购买欲.望自然低迷了。”小吴也看出了端倪,放下文件总结道,“总的说来,榕城府稍微有点身份的百姓,都很难从买活军入城这里得到好处,所以他们对买活军的态度也较为冷淡抵触,要说去超市看看热闹可以,捧场买东西,那就敬谢不敏了,他们或许还更喜欢到熟悉的小店去买。”
“还有我想指出一点是,现在这种悬挂样品的方式,购物体验也并不好,超市本来就讲究一个所见即所得,现在咱们看到的那个,不像是超市,倒像是个博物馆,顺便带带货,没法激起百姓的购买欲。”谢双瑶插嘴说,“当然这是细枝末节了,也能理解你们的顾虑,怕损了货。现阶段开放给社会全阶层的市场似乎还不成熟,还是专给有钱人消费较好一些。” ↑返回顶部↑
买活军的军纪、军规,也经受住了考验:破城战打了几场,不乏混乱场面,但买活军的行伍并没有抢掠百姓,甚至在泉州战中还自发地从溃兵手下保护了手无寸铁的百姓,在城破后收拾残局的行动中,也能做到不收受贿赂,‘颗粒归公’,且出现了不少援助百姓的感人事迹,有力地破除了此时普遍的错误认识:‘兵者凶器’,一个好好的汉子去当了兵也会变得贪婪凶狠,拿上刀见了谁都砍,见了什么银子都要,除了恩主将官之外根本没人能辖制得了他们,破城后倘若不大掠个几天,军队是要哗变的。
事实上,平时就吃得饱、穿得暖,有课上,有人管的士兵,哪怕上了战场也还是会服从管理,也还是会把百姓们看做和自己一样的人,对敌凶狠和对百姓和蔼又不矛盾,士兵又不是傻子,只能容得下单线程思考。谢双瑶是如此相信的,也的确按照自己的相信带出了这样一支兵,她对此也不无得意。
这些兵士和吏目构成了一个整体,都是买活军统治体系的一部分,按照她的预想,福建道在这样一个统治体系之下,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消化,将会完全被‘买’化,谢双瑶也想到期间将会浮现种种问题,不过具体呈现出来时还是有点头疼,更不免感慨,人虽然有千百种个性,但大数据却依旧会遵循某种规律。不论法律怎么定,活跃的市场经济还是一定会带来活跃的非婚交易。
“除了民众自救之外,还是得多管齐下,要让医疗方面做好准备,做个花柳病专题,这是一,二的话青霉素土制要加速了,我们有高纯度的母株,繁殖上要做到又快又好,这东西可以治花柳病,用处实在是很多。三就是你刚说的,政策上也要调整,你回去部署一下,相关部门的人列几个方案,形成文件给我看看。”
榕城现在到处都是工地——除了三坊七巷内的住户多有体面的砖瓦院子,西门、东门那些地方,百姓住的窝棚区几乎都要拆,而且路也要修,青石路面那是只属于上等城区的东西,窝棚区全是土路,没有下水渠,每年台风季节淹死人是家常便饭,城里的河流也要疏浚,不能由着它臭下去——这些河里以前时常还能发现死人呢。
谢双瑶现在算是习惯了古代的城市风貌了,从云县到临城县,再到长溪县、泉州、榕城,基本都是这样:好的地方,是还不错的,但占地的大小在现代人来看简直小得离谱,很可能一座城也就是后世的大学城大小——这还是大城市了,云县那种地方,城关就和后世比较大的小区差不多。
就这么点地方,里面能看的部分,又只有几分之一了,可能就是大学里教学楼的区域算是较好的,其余广泛的地域全都不体面,和现代的天竺比只强在没那么臭——但也还是臭的,因为城市规模一大,很可能就有些地方没人收粪,那么排泄物到处弄味道也一样不好。这就是古代的城建水平,虽然也划分坊市管理,但并没人说坊市内会有多体面。
就这样的城建水平,再加上到处都修路,逛街实在是没什么好逛的,全城上下现在也只有一处南后街还好逛逛,南后街逛着逛着,两个人不觉又回到超市门口,小吴走去街对面的小摊,买了两碗榕城鱼丸回来,递给谢双瑶一碗,道,“莫再跑了,就算我请你!”
谢双瑶立刻说,“回去报销,让他们都去买一碗来吃。”她端详了一下,端起来喝了一口,“味道不错,比那个肉丸好吃,那个木金肉丸谁想的,做成那个样子,不好吃又不好看,谁吃得下去啊!”
“啊,我觉得还不错啊。”小吴杠她,“老百姓喜欢嘛,又吃不起肉,那东西吃起来像肥肉,也叫作肉丸,又便宜,自然多得是人爱吃。”
谢双瑶偏偏就是不喜欢蔬菜装肥肉的口感,她哕了一声,“不说了不说了,再说要吐了,还是包心鱼丸好吃。”
几个护卫跟了一路,现在得到指示,也聚在小摊边上买鱼丸。谢双瑶偷偷摸摸往碗里洒了点胡椒粉,也给小吴来一撮,两个人站在超市门口吃鱼丸,这汤上头洒了水芹菜,有胡椒提味实在是鲜香不已,是一种诱人的浓香,勾引得来往闲人都多看了几眼。
两个人有一会没说话,都在吃鱼丸,这鱼丸加了淀粉,相当弹牙,中间肉馅咬开了就是一口香甜无比的油汁,很适合刚刚跑动过的两人。小吴便沉思着问,“这超市东西也不贵,但生意却不太好,来看热闹的人很多,真正买的人却很少,按道理来说,不该啊,六姐,你说这是为了什么?”
谢双瑶刚也在想这事儿,她这次来看到的东西,几乎都在意料中,只有超市门庭的冷落是让人不解的,这会儿是下午上班上课时间也罢了,刚才中午时分,偌大的超市也不过就是几十个客人在结账,这样的客流量显然无法让人满意。“是不太应该,这件事得好好盘盘了。”
她决定道,“走,去榕城衙门里干活了!”
第227章 无法团结的群体
买活军拿下榕城已经五个月了, 算来第一期扫盲班的学员也已经毕业,而城里的第一期工程也差不多都建完了,这年头也没有什么装修的说法,水泥地面、四白落地, 这就是很不错的装修了,
至于家具, 买活军查抄出的财产中, 名贵家具不少, 这东西大量出货还卖不上什么价钱, 官府拿来回收了一波榕城府的存银, 剩下的便搬到新建起的府城衙门里暂时充用:必须新建衙门,不然是不够地方办公的,现有的三司衙门里,办公的地方特别逼仄,光线也很不好,只够少数人使用, 买活军的吏目数目很多,习惯了在头顶开天窗的大空间里办公,这样才有光线,不然当真是下午三点以后衙门就不必办事了——堂内黑得连字都看不清了,办什么事?
府衙门建好之后, 就该掂量着省衙门放在哪里了,这个衙门短期内都是谢双瑶驻跸的地方,她要么驻扎榕城,要么驻扎泉州, 别的地方地理条件比不上这两个城市——主要是港口太小, 云县港口现在都不够用了, 鹭岛也是,本身就不大,这年头又修不起大桥,把盘子都占满了也不够用。
考虑到榕城好歹还有个鼓山挡着,比较不容易被台风侵袭,谢双瑶是倾向于在榕城驻扎的,省城衙门选址在乌山之外,甩开了原本的老城区,新的水泥小楼一排排都在建,衙门里档案库也建好了,百十个吏目在抄录整理府库里的典籍,但谢双瑶对那些数据兴趣不大,这些数据九成以上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她更宁愿相信买活军自己吏目在几个月内的调查结果。
“居民收入的确不高,月收入平均在九百块左右,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老百姓拿的还是最低工资。”
统计居民收入和生活支出,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在后世,这部分工作被交给专门的统计局来做,从收入、支出到婚育、生产,官府会感兴趣的数据都得由专人来统计,否则官府对于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完全是眼前一抹黑,也就谈不上推出什么针对性的政策了,谢双瑶在人手进一步扩充之后,也意识到必须由受过训练的专人来负责工作了。否则基层吏目肯定是不堪重负的,他们光是负责组织农业生产、扫盲学习,调解百姓矛盾就已经够忙的了,若说没事还要有意识的收集各种数据,那真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第一批统计科吏目走马上任之后,带来的便是很翔实的报告,榕城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被浓缩到了报告里,他们的统计是经过两方面验算的,第一,选定地区,对样本做精细的分析,第二则是和官府的内账核实,两方面的数据大的要对得上,譬如说榕城的人口是五万人,月收入平均九百块,大概六成人口受雇给官府干活,那这里官府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大概就是6750万元,折合成银子是六万多两,若是账本上只算出了三万两,那出入可就大了,不过若账本的支出是七万两,那便还算是可以接受的了。
——六万多两,大概也就相当于叶家可以帮买活军养两个月的榕城人,那些架势人家那里榨出来的银子养个半年没有问题,延平郡王府处得到的银子又能管个半年……当然,账不能这么算,榕城百姓拿了钱,要吃要喝要买衣服,大多数钱还是会花到买活军的池子里。
买活军的米、面、盐、衣服、蜡烛……什么东西都是自产,也都在赚百姓们的钱。此外,他们还从海内外拼命地通过奢品交易赚钱,买活军的账面实在是不缺钱的,这也才能支撑得起他们豪奢的基建投资,修路、扫盲,这是两样最大的投资,其余的投入倒是都能见到回头钱,譬如说盖房,虽然盖衙门是自己的账,但盖住房这里的赚头可就大了,利润扯一扯,公用设施的钱可不就赚出来了?
“唔,城里搞基建,大多数的钱还都是外地人赚走了。”
谢双瑶看了报告,心里就大概有数了,“基建期间,高收入的活比较主要都是建筑方面,但是城里的百姓,愿意卖这份苦力气的不多,这里又没有港口,能在城里安家的,要么是生意人,要么是地主,要么就是原本的服务业。现在服务业基本都愿意交钱给我们,继续做原本的行业,生意人呢,如果不和我们做生意,这几年日子也很不好过,他们对未来更忧虑。”
“地主的后人,肯放下面子的不多,就业局限性更大,收入也普遍偏低,但城里的生活成本,自古以来都是较高的。这样收入低、支出高,购买欲.望自然低迷了。”小吴也看出了端倪,放下文件总结道,“总的说来,榕城府稍微有点身份的百姓,都很难从买活军入城这里得到好处,所以他们对买活军的态度也较为冷淡抵触,要说去超市看看热闹可以,捧场买东西,那就敬谢不敏了,他们或许还更喜欢到熟悉的小店去买。”
“还有我想指出一点是,现在这种悬挂样品的方式,购物体验也并不好,超市本来就讲究一个所见即所得,现在咱们看到的那个,不像是超市,倒像是个博物馆,顺便带带货,没法激起百姓的购买欲。”谢双瑶插嘴说,“当然这是细枝末节了,也能理解你们的顾虑,怕损了货。现阶段开放给社会全阶层的市场似乎还不成熟,还是专给有钱人消费较好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