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狼孩回来了 第5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华国折身回去催促:“林一杨,下车!”
  林一杨打着哈欠,从车上下来,一阵干燥的冷风扑面而来,冻得林一杨打了个哆嗦,迷糊的脑袋瓜终于彻底醒过来。
  转头看到林可叮和格日乐,兴奋地睁大眼睛,冲上去,一如既往的热情,“小叮当!格日乐!”
  林一杨抱住格日乐,拍他后背,大声问:“格日乐!想我没有?!我可想死了你了!”
  一激动,没控制好力道,振得格日乐胸腔发鸣,他把人推开,怀疑地问他:“你不是想死我,是想我死吧!”
  林一杨注意力已经转到旁边的林可叮身上,对格日乐极其敷衍,压根没听他说话,“一样一样,都一样。”
  “妹妹,你又长高了吧?”林一杨故作深沉地两手背在身后,踱步绕着林可叮转一圈,最后偷偷踮起脚和她比了比,“还好,差一点就赶上我了。”
  林可叮眉眼弯弯,她一笑,小酒窝明晃晃的可爱,“不是妹妹,是表姨。”
  格日乐也想起来,自己比小橙子高一辈,“对对对,妹妹是表姨,我是表叔,别再格日乐格日乐叫了,没大没小。”
  “不是表叔,”林一杨故意拖长尾音,“是小表叔——”
  格日乐不介意,很容易满足,立马笑哈哈地摸摸林一杨的头,“乖侄子。”
  *
  晚上,巴拉一家过来一块过年,大人们和面擀皮包饺子,小孩们围坐在炕上玩蒙古传统游戏——“嘎拉哈”,就是小块的羊骨头,共有四个面,四颗为一副,五个人不好分队,索性玩个人赛,最后三名明天拿到压岁钱请大家吃糖。
  林可叮运气好,每次玩这个游戏,都是最先抓到一百,今天也不例外,胜出后无所事事,跑去帮大人们包饺子。
  林静秋将闺女招到身边,教她荷包花边饺子的包法,取一片饺子皮,放上肉馅后,对折饺子皮并捏紧,再从左边开始,将饺子皮往前推出褶皱,一路包到右边为止。
  林可叮冰雪聪明,一学就会,第一个饺子就包得有模有样,摊在手心给巴图尔看。
  巴图尔骄傲地接过去,给林华国和巴拉显摆,“看我闺女这脑袋瓜,学啥都快,羡慕吧?”
  林华国和巴拉看向自己包的饺子,一个比一个丑,说不羡慕是骗人的,但不是羡慕林可叮的聪明,而是羡慕巴图尔运气好,生了个梦中闺女。
  但默契地绝口不提一个字,不然巴图尔要得意死。
  就在刚刚,巴拉一进包,巴图尔看人到齐了,立马拿出林可叮的奖状,跟他和林华国摆谈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林华国没多理会巴图尔,拿起手边木碗里的一枚银元,递给林可叮,“小叮当,你手巧,今年的好运饺子就由你来包吧。”
  “好呀!”林可叮接过银元,扫了一眼,是一枚“袁大头”,她翻到头像那面,放到饺子皮上,低头捏褶皱的时候,蓦然看到右侧刻了一竖英文字母!
  林可叮心中大惊。
  在后世,随着金银价格的走高,许多老银元的收藏价值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涨幅,民国3年的普通半圆“袁大头”价值约2000元,非半圆普通品可达30万元,可见那些品相良好的稀有珍品,市场价格不可估量,在一次世界级的拍卖会上,就出现过一件惊艳四座的“袁大头”藏品,最后竟拍出了一个天价——600万元。
  林可叮记得很清楚,那枚“袁大头”头像那面刻的就是“l.giorgi”。
  每个字母都能完美对上,包括那个小黑点,是在华外籍铸币专家,意大利雕刻师“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这版签字“袁大头”是天津造币厂试铸样币,并未发行流通,所以少之又少,别说留存到后世,就是六七十年代的今天也难得一见。
  林可叮眼睛不由地睁大,对着那一竖行英文字母,看了又看,指腹摩挲了好几遍。
  “小叮当喜欢这枚银元?”林华国见人爱不释手,开口问。
  林可叮不可否认地点点头,眼睛晶晶发亮,价值600万,能不喜欢吗?这不比奖状更适合作传家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