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医 第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你借我一支,行吗?”
  “您是哪位医生啊?还的时候我来拿就好。”
  “不着急,你以后会认识我的。”杨浔点点头,拿着笔快步走远,想道 :年轻就是好啊,好骗。
  傻乎乎的小赵由张怀凝带教,也算是一种平衡。小赵聊起被骗走的笔时,张怀凝正在给她的实习带教表签字,“嗯,是杨浔不对,下次见到他,我帮你要回来。”
  张怀凝说着话,又极其自然地把手边那支笔揣进兜里。
  小赵还来不及反应,已经被她打断道:“你对我们有医院有多了解?说说看?”
  “医院是是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外科是医院的王牌专业,华东地区数一数二,经常和国内外医院进行交流学习。”
  “说得很好,基本就是不了解了。”张怀凝微笑道:“我不是要听这种官话,是要你对工作量有了解。简单和你介绍一下,我们医院的神内以疑难杂症出名,很多外面不能确诊的病,都会转过来。而且我们和外面地方医院不一样,我们是自己看片子的。所以你基础知识要抓牢,当然现在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我随时会叫你做一些杂活。会很忙,不过我们科里会给你批一笔劳务费,平时也管饭,不过你提前和我说,我才能往上报。八月的执业医你考吗?”
  小赵点头。
  “我们医院能批五天的假,到时候我给你签单子。剩下的时间都要全程待命。你先要把这两栋楼跑熟,弄清楚各科室的位置,第一周肯定会迷路。早饭别吃太多,门诊人会很多,气味也不好闻,小心别吐了。做个脑筋急转弯,有一句话医生既可以对病人说,也可以是我对你说,知道是什么话吗?”
  “不知道。”
  “你有什么想吃的,想做的,就趁现在快去做了。不然以后就没时间了。”
  “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张医生,你语速有点快,我反应不过来。”
  “快嘛?只有我门诊时的一半。你看着不错,挺方便旱地拔葱的。”小赵站着,张怀凝坐着,她的眼神朝上挑,帮小赵目测了一下身高。至少一米七,面颊红扑扑,适合小学生作文经典比喻,红得像个苹果,身材又像是梨,一看就结结实实。
  “什么叫旱地拔葱啊?”
  “等门诊一开,你就明白了。”张怀凝坏笑道。
  周四的门诊从早上八点开始,一共放五十多个号。不少外地的病人是慕名而来,提前一天在附近租宾馆,天不亮就排队挂号。很多中年人不会网上抢号,黄牛号则是屡禁不止。
  就算多一倍的志愿者来维持秩序,门诊也还注定是乱糟糟的。专属神内的一层楼,病人已经候诊大厅挤到楼道口,不少人是拖家带口,行李箱还放在脚边。
  在病人的推推搡搡中,小赵总算明白旱地拔葱的真意了——要先踮起脚,把自己拔高,才能越过层层叠叠的人群,找到去诊室的路。
  当小赵挤进门时,张怀凝已经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也不知她是多早到的。
  诊室就一间房大小,布置很简单:一台电脑,一张诊床,一个掉漆的衣柜和洗手台。神经内科有四个大类,分别是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癫痫和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介绍上说张怀凝擅长后两项。
  作为实习生,小赵不但要观摩学习基本的门诊流程,还要观察主治医师的处事技巧。虽然事先做了心理准备,但她还是被门诊的混乱程度吓了一跳。
  正式叫号,前四位病人都很正常,可从第五位开始就出乱子。
  先是 5 号病人根本没来,改叫 6 号进来,结果 8 号又插队想挤进来,好说歹说才劝了出去。8 号刚出去,5 号又赶来了,在门口被 6 号堵个正着。一番劝说后,5 号终于同意,让 6 号先来。
  等 6 号坐定,她说起话来又没个头,先是语无伦次抱怨了一番求医的艰难,接着又哭诉自己命苦,两个儿子都不愿意来陪诊,说她没事找事。
  这是个五十多的中年女人,主诉是偏头痛,之前辗转过好几家医院,有厚厚一叠检查报告,但报告结果基本无异常。
  张怀凝只花三分钟看完,就下结论,道:“没有什么大问题,先开点阿司匹林吃吧。情况没有好转的话,两周后来复诊。”
  小赵傻了眼,心想这样接诊会不会太快了?真的不会有疏忽吗?
  15 号病人是由女儿搀扶进来的,旁边还有行李箱。病人一进来就长吁短叹,道:“来这里看病真的不容易,挂号都困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