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4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什么价?”
  许黟没有砸济世堂的招牌,济世堂卖的消食丸是二十文一包,虽然价格没那么低,但依然很畅销。
  他在夜市卖,挂的是同样的价钱。
  来夜市里玩的,大都不差那一二十文钱,听到有人在卖“陈氏消食丸”,又与济世堂同样的价钱,想买买不到的,就都围了上来。
  名声打出去后,这消食丸比想象中的好卖。
  许黟今晚带过来的四十包消食丸,还没半个时辰,竟都卖完了。
  他揣着沉甸甸的八百文铜钱,就像揣着一堆小石头。
  拿着挣到的钱,许黟转头就又花了出去。
  家中只有一个药臼,许黟便又再买了一个,打算用来捣带有毒性的药材。
  买完药臼,许黟继续闲逛,突然,他在一个摊位上看到有买针砭的。
  他眼神亮了起来,快步地走过去。
  这针砭其实就是用来治病的石针,前圆后方,针头是圆形的,用的时候可以用煤油灯消毒,用火烤到发烫,再因不同的病症搭配不同的药物,以刺激穴位的方法来治病。[注3]
  放到现代早已被金属制作的毫针取代,但在宋朝里,这种用石针治病的,可是某些大夫的看家本领。
  许黟没想到还能在盐亭县的夜市看到有卖针砭的,怎么不让他惊喜。
  再去看卖针砭的摊主,是个年有四十余岁的阿伯。
  许黟压抑着心中喜悦,问道:“请问阿伯,这针砭是什么价钱?”
  摊主见问话的是个眉目清朗,举止有礼的少年郎,心中无奈叹了口气,却还是为他解答:“这针砭是二十一针为组,不可单独售卖,小郎君手中拿的这组,是某用上好的砭石磨成的,价格可不便宜。”
  他见这少年郎没有露出别的神色,继续道,“要是小郎君想买,这针砭二十一为组,便要两贯钱。”
  说罢,他便想到对方会拂袖离开的画面了。
  第41章
  两贯钱, 便是两千文,放在底层百姓眼里,这可是笔大钱。攒个一年半载, 都还未必攒得到。
  更何况,在很多人眼里,一根做工精细的绣花针,也才几文钱。这针砭是石头做的, 石头是贱物, 上好的砭石和普通的砭石,在他们看来没有区别, 怎么能和用铁做成的针相提并论。
  摊主还敢卖这个价, 准定是来夜市讹人的。
  有这个想法的人太多了, 以至于摊主在见到有人问价,都已经做好挨骂的准备。
  尤其这盐亭县懂得用针砭治病的不多,多数问价的都是因为好奇。
  许黟的年纪不大, 也被摊主归为这类人了, 但出于习惯,他还是将这针砭介绍一通。
  在听到要两贯钱后,许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挑选了几根石针放在手掌心观摩。
  周围灯火阑珊,照得石针每处细节都十分精妙,与他家收藏的针砭比起来, 丝毫不差。
  祖士衡著的《西斋话记》里,就有一段话:“陇州道士曾若虚者, 善医, 尤得针砭之妙术。”这说的,便是用针砭治病的典故。而且使用方法几乎失传, 许黟要不是家里珍藏着一套针砭,对它的了解只会更少。[注1]
  难得遇见,怎么能错过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