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 第4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打算去请几个相熟的人过来品尝。
  第40章
  薄荷枇杷饮是许黟给新冷饮取的名字, 虽然是冷饮,但在夏天里喝上一杯,对解渴消暑、清肺润喉都有不错的效果。
  所以, 许黟犹豫着要不要将这“薄荷枇杷饮”当做一种药膳饮料。
  在一千多年前出现“药膳”这个词之后,关于药膳方面的内容和食疗的方子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丰富。明清之前,就有《黄帝杂食饮忌》《食方》之类有名的医书,后来在名医孙思邈著写出《备用千金要方》后, 更是把食疗这一门学科加以完善跟补充。[注1]
  后代人里, 专注这一门学科的也在一步步地改善添加,还搭配出更适用于新时代的药膳食方。
  由于药膳不单单起到治病的效果, 它同样能强身防病。时下的权贵、大户人家, 对药膳也是相当的信赖与推崇。
  好些人家, 还会请大夫去家量身定制好的食疗方子,便是想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至于冷饮的话, 在一千年前的北宋, 就深受时人的喜欢了。他们把这个称作为“凉水”,其实更像是“果汁”类的饮品。像开封府那边,就时兴“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注2]
  还有养生的“熟水”,一开始只是把水烧开了才喝,说是能养生健体,后面就开始加入各种养生的材料。用煎、泡等方式, 煎、泡出香味和药效。例如许黟喝的薄荷白菊茶,就是属于“熟水”的一类。
  这么看来, 这“薄荷枇杷饮”还是属于养生凉水了。
  许黟笑了笑, 把它归类到养生冷汤里面,夏日可喝凉, 冬日可用热水煎、泡。
  确定下来后,许黟继续完善食方,把薄荷、枇杷肉的剂量都确定清楚。
  再写出几个衍生的方子,譬如喉咙有湿痰,可以加入陈皮、金银花。先用热水泡开,过滤出来后放凉,用冰水冰镇之后,放入捣碎的薄荷叶,和糖渍好的枇杷肉。
  热汤就简单一些,用水煮开,依次加入金银花、陈皮、薄荷,最后关火加两勺糖渍枇杷,等温度适宜就可以喝了。
  最近他书写多起来,落笔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洒洒洋洋地写了好几张纸才停下来。
  一阵输出,让许黟神清气爽,趁着天色还早,他换上窄袖袍衫,背上竹筐出门来到一家经常光顾的医馆。
  医馆里的学童都认得他了,笑呵呵地过来询问他想买什么。
  “许大夫,可是买之前的老三样?”
  许黟摇头,问他:“馆里硝石还有多少,我全要了。”
  学童翻看医馆里的库存账目,微微张嘴,对着许黟说道:“医馆里如今还有一百二十六斤硝石呢,这数量可不少哩。许大夫,你确定可都要?”
  许黟点头“嗯”了一声,说,“都要的,你帮我算算多少钱,我取给你。”
  “好说,且等我一会。”学童连忙说。
  硝石的用量不大,素日里卖不出多少。这批硝石还是前年冬天进的货,都一年半的时间了,也卖不出多少。许黟想要,正好合了医馆的意,学童还不用继续打理,也不去想买这么多硝石,用去做什么。
  他不问,许黟也不用编什么借口。
  等了一炷香的时间,学童从后门里拖进来一麻袋硝石,上了秤一看,果然是一百二十六斤。
  付完钱,许黟将硝石装到竹筐里,步履飞快的回家。
  到家里他就把硝石倒出来,用木锤子把它们敲碎成小块,再用惠夷槽将它们碾成细粉状。这样硝石能更容易溶解于水里,加快发挥的速度。
  碾成粉末,许黟去挑了两桶井水,刚从井底挑上来的水是最适合不过的,摸着冰冰凉凉的透心凉爽。
  他把井水倒进陶罐里,依旧按照之前的方式,顺指针地捣鼓融化。等待全部融化之后,就把小陶罐放进去,等硝石发挥作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