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冰风森林(十二)(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维克多.格列波夫少校正在对着光秃秃的树桩和手边的地图运气,身后站着一群乌鸦般吵吵闹闹的连长,更远一些的地方一群大兵正在生火烤干身上满是泥水的军大衣。
  格列波夫少校率领的步兵营从越过边界之后就麻烦不断。越界之后没多久,先头部队就发现道路上埋设了地雷。少校随即向上级申请派遣工兵进行排雷,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好几个步兵营都回报发现了地雷,大家都在等着排雷。
  少校听到这个消息时差点岔了气,那些拉普兰人哪里弄来这么多地雷?难道他们可以从农田里收割地雷吗?还是说外国军火商们把自己的仓库直接搬到拉普兰了?
  万般无奈之下,少校只能让几个接受过一点排雷训练的斥候侦察兵试着去摸索雷区的面积,同时等待着团部派遣的工兵来支援。
  结果这一查,差点让格列波夫气晕了。
  所谓的“雷区”其实就是用空罐头、大石头等等看上去像地雷的玩意儿埋进土里,然后故意留下破绽好让人发现,以便迟滞敌军行动的假雷区。
  格列波夫少校很生气,非常迫切的想要下令急行军穿过这片假雷区弥补之前损失的时间,但身为资深军官的他总算还能抑制自己的冲动,过去和查理曼交战时的经验也让他想到了某种可能性。于是他下令继续进行排雷作业,同时将自己的发现汇报给上级。
  少校的耐心获得了回报,团部的回复和侦察兵的新报告几乎是同时送到他手里,他最担心的情况变成了现实——雷区其实是真的,真地雷、假地雷、诡雷混在一起增加了排雷的难度。
  这并不是拉普兰的全新独创,过去和查理曼的战争中,公国就曾经使用过类似的战术,而这战术又是来自v.e财团的顾问。现在帝国的军事顾问们显然故技重施,将这种战术交给了拉普兰,让他们用来对付公国军。结果有些不知深浅的指挥官当场中招,丢了一堆工兵和步兵后,只能留在原地慢慢排雷。
  预测正确并未让格列波夫少校心情变好,如今他不得不做出选择,是绕开满是地雷的大路,去穿越森林,还是留在原地慢慢排雷?
  穿越森林非但会绕远路,还容易迷路,更麻烦的是不知道森林里会不会有雷区或别的陷阱。留在原地排雷或许比较安全,但同样浪费时间,而且一大堆人被堵在路上很容易遭受伏击。
  最后少校向团部申请魔法师士官进行支援,用大面积的火焰术式烧灼疑似雷区的位置,利用高温诱爆地雷。这才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耽搁了整整五个小时的355步兵营这才趟过被烈火烤成烂泥塘的道路,重新踏上前进的征程。
  尽管地雷的妨碍给公国士兵们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这个营没有蒙受任何人员的损失,相对兄弟部队,士气依然高涨。他们迫切渴望找到拉普兰人,给这些只会设置卑鄙陷阱的杂种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可很快,他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新的麻烦上了。
  那就是……他们迷路了。
  对交战双方来讲,鉴于很多作战计划都要根据地图上面的信息来进行,翔实准确的地图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公国军恰恰缺少这方面的情报支援,以至于获得的地理信息很多存在误差,不然就是过时的。常常发生地图上标注是树林的地方其实一马平川,标出的道路也经常在别的地方,要不根本就是荒废的旧路。面对这种和垃圾无异的地图,再优秀的指挥官也只有仰天长叹的份。
  拉普兰人撤退时的破坏工作则加剧了公国军的混乱。除了埋设地雷和破坏道路,拉普兰人还在撤退时拿走了路标,或者故意把路标指向错误的方向。结果造成公国军各种迷路,甚至好几个步兵营挤在一个十字路口,一群营长们围着地图和路标争论,试图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哪里,自己到底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
  先导部队的混乱和停滞不前很快扩散到所有开进中的部队,开进中的步兵、炮兵为了赶上进度,补给马车队为了追上先头部队,所有人全都在争抢道路。结果全都把道路给堵死了。
  就算先导部队理清头绪,找到自己应该走的道路,重新开始进军。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指望不上补给和后续跟进部队。在这种状态下强行军并冲击拉普兰的防线绝非明智之举,但上面那些大人物是不会在意“些许阻碍”的,他们只关心时间表是否被严格执行,地图上的标的是否已经被占领。
  “这打的是什么仗!”
  安东诺夫军士吐了口唾沫,满心的邪火无处发泄,有好几次军士想一脚把眼前的箱子和满脸无辜的补给分队士兵给踹飞。最后总算军士抑制住了情绪,挥挥手让补给分队带着那一车炮筒润滑油和清洗棒走人。
  等到补给分队的马车从视野消失,军士跺跺脚,仰天长出了一口气。
  军士从来不是乐观主义者,也不是失败主义者,但此时此刻他真的感到非常不安。
  不是老兵的直觉那种近乎迷信的东西,纯粹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经验外加一点感觉——不顺利的开局和进军开始后的种种问题给军士的心头投下了不吉利的阴霾。
  从边界到拉普兰军的筑垒防御地带最近的距离只有二十五公里,和平时期一个步兵营只需要一天的强行军就能赶到,坐火车的话连卸载装备和士兵的时间也算进去,撑死也就是三个小时的事情。可如今四个步兵师走了快一天了,才走出了可怜的十五公里……
  行军计划的不顺遂勉强还在可接受范围内,给拉普兰人多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做准备,也许会造成一些影响甚至是麻烦,但人力资源和装备数量、性能上的差距不可能靠一天的时间弥补。在公国军强大的攻势面前,拉普兰的抵抗最终必然会被粉碎,就像被铁锤砸碎的核桃一样。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即后勤必须给力。
  空有大炮却没有炮弹,士兵们满腔热血却填不饱肚子——就是军神再世,要想指挥这样的部队夺取胜利,也只能靠祈祷母神降下奇迹了。
  偏偏公国军正在遭遇后勤混乱无力的困窘与阵痛。
  后勤系统的混乱既有来自外部因素,如道路拥挤、泥泞等等,更有自身内部的因素,如组织结构不合理、官僚主义、人员专业素质不足、管理混乱、程序作业执行不彻底等等。当内外因素相互结合,整个系统顿时成了一团,要不是还有一群足够优秀且责任心充足的基层,公国后勤系统很可能开战第一天就彻底崩溃了。
  但就算基层超常发挥,上层系统特别是下指令和传输指令的部门出状况,依然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