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军靴的足音(六)(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必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才行。
  “尼德霍格。”
  轰的一声,天花板出现了一个大窟窿,烟雾还未散去,脖子上套着一圈水泥狗带的亲卫队队长向根标枪一样挺的笔直。
  “你们两个准备一下,陪我出趟门。”
  李林露齿一笑,戳着自己的太阳穴说到:
  “有些落伍的家伙迫切需要接受如何做人的教育,首先就从‘动别人的玩具必须死’开始吧。”
  #########################
  圣母院(notre.dame)。
  吕德斯最古老的宗教设施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宗教土地之一。远在吉尔曼尼亚王国时代,这块地皮就是一座祭祀母神的神殿,如今这座坐落于西提岛上的哥特式建筑是教会吕德斯教区的主教座堂。之前的“长刀之夜”中,不少建筑被损毁,圣母院却奇迹般完好的保存下来,一砖一瓦都没有受到损害。不少信徒认为这是母神的庇护,是神迹,全然忘了防卫军压根没接近过这附近。否则以那群拆房专家的做派,这一带会变成什么样还真说不好。
  不管怎么说,这座耗时180年才完工的历史建筑逃过了一劫,如今圣母院正在见证查理曼乃至全世界的历史时刻。
  两名少女漫步在堪称活历史的长廊当中。
  年级相仿的两位少女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左边身穿修女服的那位犹如圣洁的白百合,给人柔弱温馨的感觉,右边身穿便服的少女则给人以洗脸沉稳的感觉,仿佛悄无声息前进的母豹。
  诸国目前还不存在“旅游业”的概念,也没什么组织旅游的劳工组织,更不要说价格亲民的傻瓜相机。会进入宗教设施的必然是信众,在这种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圣堂里,信仰再浅薄的人也会感受到神圣肃穆的氛围,自觉收敛举止。
  路线的最开始,是接近成年人身高一倍的巨大母神像伫立在眼前。
  和亚尔夫海姆大而无当的巨大化雕塑截然不同,造型的细腻是压倒性的。
  充满慈爱的瞳眸,洋溢母性光辉的微笑,温柔的臂膀揽抱着象征人类的婴儿,每一根手指都注有毫无吝惜的母爱,就连衣服上每一个褶皱都寄宿着崇敬的精神。
  一尊母神像便足以让最聒噪的老太太闭嘴,在母神像两侧的祭坛浮雕和绘画,更是让人心生灵魂被净化的感觉。
  洗脚的圣人浮雕;
  鸽子或小羊等,有着象征意义的动物围绕着圣人的绘画;
  在奢华的银工艺边框包裹下,叙述勇者屠龙的壮丽彩绘;
  天顶上七色光芒交错,表现神之使者圆阵的彩色玻璃;
  描绘于无形之中的杯子、花的数量和种类,就连窗框的颜色和排列都有着神圣的典故。或者象征圣人,或者吐露宗教的立场,又或者诉说时代的纠纷。
  跨越10个世纪,为打动人类意识而磨练的技术精华就在这里,在充满历史和信仰的空间内,人们只能拜服,言谈举止充满恭敬和小心翼翼。
  罗兰亦不例外。
  身穿朴素的女式便服,低头聆听姬艾尔对浮雕想要表现的典故进行讲解,表情肌一点点僵硬,胃袋越来越沉重。
  同时承受慢性胃溃疡和面瘫的过程,绝不是让人愉快的体验。
  受李林全套“斯巴达式父爱教育”的影响,罗兰很多观点都倾向于无神论和唯物辩证思维,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持保留态度。
  神爱世人、众生平等、善恶循环——这些听上去都很美好,可亚尔夫海姆不同样在宣扬“世界变革”、“消灭不合理”、“建立新秩序”?光从宣传语言上来看,大家都在追求同样的目标,理应携手共进才是,可事实上纷争从未停止过。高喊着“我是正确的!”,以此为理由消灭与自己想法相左,甚至仅仅是“有嫌疑”之人——这种事情在宗教界似乎特别盛行。
  屠杀异教徒、宗教裁判、异端审问、强迫改宗、焚烧一切异族文化相关之物……说到教会历史,似乎就是通篇杀杀杀、烧烧烧,外加一堆脑满肠肥的神职人员敛财、通奸、恋童癖。文化与善行的篇幅与之相比,简直乏善可陈。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对教会最贬低、评价最激烈的并非异教徒和异端,恰恰是那位“神意代行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