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鬼呀!(4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昭阳问道:“宰相是想先进攻秦国?”
  姬定摇摇头道:“不,秦国在关内,同时秦法严苛,我们的人是难以渗透进去,而秦军的势力乃诸侯国之最,若进攻秦国,纵使胜利,只怕我军也会损失惨重。
  我打算先围住秦国,不能让秦军出关。然后集中兵力,对付赵国,同时与宋国在东线牵制齐国,先用宣传去瓦解魏国。”
  这上兵伐谋。
  能不打,还是不打得好。
  秦国比较封闭,而地理很大程度也将决定这人们的思想,秦人思想也是比较封闭的。渗透一个封闭的地方是很难的,成本太大,姬定打算最后再消灭秦国,先堵住他们,关内是安全的,那你们就待着,也别想出来。
  北方赵国民风彪悍,那赵王父子,皆是一代雄主,姬定认为必须要强大的实力令他们屈服。
  齐国远在东边,又比较富裕,姬定决定先跟齐国耗着,打持久战。
  魏国地处中原的中心,人们思想比较活跃,可以用宣传去瓦解魏国。
  为什么姬定首要目的就是夺取洛邑,首先当然是担心,这近在咫尺的老家毁于他人之手,毕竟当时韩国都已经血槽见底,极有可能会向洛邑吸血。
  洛邑可是很富裕的。
  其次,就是要获得大周的光环。
  这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秦魏两国,这两国多年交战,都已经结下血海深仇,从贵族到平民,都不愿意向对方投降。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还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也就是说,六国都不服秦国,只是打不过,没有办法。
  但是大周不一样,大周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从魏人变成秦人,魏人可能难以接受,但要说让魏人变成周人,这大家都能够接受。
  虽然大周已经堕落许久,但人人也都知道周天子,故此不管魏人,秦人,还是楚人,变成周人,就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
  因为从法理来说,他们本就是大周臣民。
  这就是为什么姬定在统一楚国后,可没有人去投靠他,但是归大周后,大量的名士纷纷前来投靠。
  孟子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但各学派中,来大周最多的人才,可不是儒士,也不是墨者。
  而是法家人士。
  《九鼎法》对于法家人士可是有着致命的诱惑。
  这部律法可真是太迷人了。
  法律都能够约束天子权力,那谁能够违抗律法,法家无敌啊!
  就是...就是这首席法官不该是孟子。
  孟子是讲道德的,可不是一个专业啊!
  唯一的小小遗憾。
  也有人向姬定提出建议,这术有专攻,孟子就不是干这活的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