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志不在此(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这战国年代,被赶下王位的人真是多不胜数,如今打得就是生存战,可不是春秋时代的排位战。
  成王败寇。
  输了就得走人。
  其实楚怀王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他以及他的家人,可都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这种现象在如今倒是很少见。
  这也是因为新会的立足之本,新会争得就不是王权,而是百姓,至少对外是这么宣传的,这导致新会就不能大开杀戒,也不能斩草除根。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会其实也不怕他们死灰复燃。
  随着楚怀王的离去,盛极一时,如日中天的楚国,在这顷刻间,是土崩瓦解。
  即便是那三家分晋,可也没有这么快。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姬定真是用完美地用行动,来证明了这两句话实乃是至理名言。
  楚国是败于自己,是亡于自己。
  新会的常备军至今可都还在金陵和徐州,姬定只是带着自己的保镖出来的。
  在大祸临头之时,楚国贵族们仍在勾心斗角,仍在负隅顽抗,仍不愿意做出丝毫妥协。
  但这并非是糊涂和愚蠢。
  此乃人性。
  楚国的贵族可不是傻子,楚国最聪明的人才,九成都是出自于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姬定无法判断哪些人聪明,哪些人愚昧。
  但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很多朝代的灭亡,全都是走这个流程,明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这外面打得越凶,朝廷争得就越凶,直到肉体毁灭,但这不是明朝特有的现象,唐朝、清朝可都不例外,这是一个既定公式。
  故此姬定才敢这么干。
  我就是将解决之策一字不差地告诉你们,你们也绝对不会这么做。
  这也令很多有识之士对楚国的体制感到非常绝望。
  昭阳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经做了最后努力,但却加速了楚国的灭亡。
  在楚怀王离开之后,昭阳正式加入新会阵营。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如果楚怀王不肯罢休,他就准备以身殉国,但如果楚怀王主动放弃,那他就加入新会。
  他既忠于王,也忠于楚。
  ......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