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强加的兼济天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均田制的实施,在开始的时候是有很大好处的,它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户长,里长,亭长制,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皇权对百姓的直接控制。
  这东西看起来美好,实际上是一剂毒药,一个国家一旦施行了这种土地政策,国家就会很自然的进入一个相对平静而强大的时期。
  可是啊,当国家人口大爆发之后,产生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他。
  就是国家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给百姓……强大的唐朝就是这样完蛋的……
  疲惫的霍贤第二天就见到了铁心源,不等大王发问,就直接道:“难道大王的雄心仅仅限于哈密一隅之地?”
  霍贤这句话让铁心源无话可说。
  他发现霍贤这个家伙在利用均田制正在把他朝一个扩张疯子的境地逼。
  铁心源不寒而栗的想到,他的后半生别的事情都不用干了,只要负责抢地盘就好。
  因为,以宋人,汉人蟑螂一般的繁殖能力,再加上哈密相对较好的卫生条件,再加上大宋不断地往这里移民,汉民不断地从契丹逃亡,不出二十年,国内的人口翻五六个跟头一点问题没有……
  均田制本身没有问题,只要你有足够的土地分给自己不断增加的子民,没问题,你能扩张多少年,你就能英明多少年。
  不论是宋人还是汉人,只要你能给他们足够的土地,他们就能自己把自己喂饱,只要你不要把他们最后的一点口粮夺走,他们绝对不会造反,更不会关心自己的皇帝到底是谁,他们对政治的参与度底的惊人。
  也就是说,只要铁心源能让他们吃饱肚子,不要欺负的太狠,即便铁心源酒池肉林的过日子,后宫里塞七八万女人他们也不在乎。
  最多会在吃饱喝足之余骂骂自己的皇帝不要脸,却不会生出换皇帝的心思。
  哈密国最初执行的土地政策和均田制没有多大区别,却没有用法理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铁心源准备等土地有压力的时候再想办法。
  没想到霍贤他们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后路给断绝了。
  虽然这份政策,铁心源这个大王不签字就没办法执行,霍贤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趁着黑风暴来临的时候,大肆的联络各处官府,用口头方式告诉那些官员,这是哈密国暂时执行的一种土地政策,需要广而告之。
  然后,黑风暴过后,全民皆知。
  这是一个对百姓非常有利的土地政策,不论是宋人,还是汉人,就连愚笨些的吐蕃人和回鹘人也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全部都翘首企盼大王能正式下这个命令。
  霍贤放在铁心源面前的章程很厚,铁心源拿起上面的总则瞅了一眼就丢下了。
  ——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四十亩,女子二十亩。露田都是无主荒地,因考虑休耕轮作,故授田时—般按休耕周期加一或两倍,也称“倍田”。
  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
  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二十亩,限三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桑田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
  在不宜种桑的地区,男子每人另授麻田十亩,女子五亩。新定居的民户还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三口一亩宅田也属世业……
  铁心源叹口气道:“我哈密的土地可还够分?”
  霍贤张嘴道:“三年之后给百姓的露田,就只能是戈壁或者荒漠。”
  铁心源皱眉道:“我更喜欢一个精巧细致富裕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照顾起来很容易。
  不喜欢一个硕大无朋,不易控制的国度,相国知道吗?”
  “大王经营哈密五年,披肝沥胆发前人所未有之声,所作所为,老臣极为钦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