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这货不象人参(2 / 3)
而且在分捡这些藏红花时,这两位应该是学徒一样的小年青,手上都带有和李长青之前从竹筒里取出藏红花时一样的白色薄手套。
这样的工作态度,虽然严格了一些,但对于宁致远来说,却能省去以后不少的麻烦,所以,一点也不着急,更不会去挑什么毛病。
“宁先生,客服预约时的记录,除了藏花之外,您还有野生的人参和灵芝要卖,不如趁现在这个时间,拿出来品鉴一下?”
在指点着两个学徒关于如何分辨这些藏红花有没有异常的几个要点之后,重新坐回座位的李长青,视线随之落在了另两个手拎袋上。
“这个自然。”知道即使有两个学徒,但想分辨完自己带来的这两桶藏红花,估计也得一会儿的宁致远,笑着点了点头。
等剩下的两个拎袋被拿到桌上后,从里面被拿出来的东西,却不再是有着烫画的竹筒,而是一个长木匣和一个布袋。
长木匣呈现出原木的本色,凑到近前,还能嗅到一丝极淡的松香,让李长青一闻即知,此乃松木所制。
而布袋却是细麻缝制,再用粗麻绳缝在袋口形成可活动的松紧系扣,虽然并不精致,但却透着一种大巧若拙的美感。
再加上之前的烫花竹筒,不谈里面所装的药材怎样,光是这三样容器,落在李长青的眼中,却已经别有一番气象。
“李师傅,你看我们是先看人参呢,还是先看灵芝?”将长木匣与布袋放到桌上后,宁致远笑道。
“这……药材中以人参为贵,就先看它吧。”略一迟疑之后,李长青的目光就落在了那方长木匣上。
而这样的选择,对于宁致远来说却是一点也不意外,毕竟灵芝是然也是一味从古流传至今的上好中药材。
甚至在古时于民间流传有仙草的名声,甚至在小说中也多有奇幻的表现,但相对于人参来说,却依旧要逊色不少。
“李师傅,你请过目。”轻轻将长木匣推开大约五厘米的开口,宁致远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笑道。
“好。”已经被之前那好到令人讶异的藏红花给引起了兴趣的李长青,也不推辞,直接将长木匣拿至身,推开匣盖。
“嗯?怎么会?”等木匣中盛放的人参映入眼帘,李长青的眼中却并无之前见到藏红花时的惊喜之意,反而眉头一皱。
长木匣中静静躺着的这只人参,根须俱全,主杆约有两指宽,一掌长,次杆均匀地围绕在主杆两侧,整只人参,洁白如玉。
如果单说这卖相,这只长木匣中所盛放的人参,确实让李长青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可是细看之下,却发现这人参虽然根须完整,品相极佳,但于过于洁白,同时也过于肥大了。
此时的李长青,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只人参会用这只即长又宽的长木匣为容器,因为换个小点的,根本放不下。
而对于李长青这种从事药材鉴定这么些年的老手来说,野山参的形态特征,别说倒背如流,光是经过手的也是不少。
虽然因为从古至今过度开采而导致参龄足够长的野山参已经有了绝迹的趋势,但参龄较短的野山参却也能遇见。
而眼下这只人参一入眼,以这么多年的经验,李长青就基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不是野山参,反而更像是人工种植的圆参。
之所以说是基本肯定,主要是因为这参的颜色明显与普通人参迥然不同,李长青还是头一回看到。
再加上做中医中药这个行当,万事都留一线的传统,所以,才并没有立时开口,而是拿起长木匣仔细地看了起来。
只可惜,越来李长青越是奇怪,要说这只参是圆参吧,可野山参具备的一些形态特征却也能明显看出。
但要说这是只野山参吧,不说颜色方面的异常,光是这只参的体型,已经可以用丰满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当然,在脱干水份之前,刚入土的野山参也不算小,只不过,因为水份的流失,最终才会使得参形,变得干小许多。
只可惜,这只人参明显不是鲜货,而是已经经过干制之后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还能这么“丰满”,那就可以相像,在干制之前会是什么样的体型了。
“抱歉,宁先生,你这只人参,我看不太准,要不你拿到别家再试一试?”等李长青将长木匣中的人参来回仔细看了好几遍之后,轻轻放回桌面上,然后一脸歉意地说道。 ↑返回顶部↑
这样的工作态度,虽然严格了一些,但对于宁致远来说,却能省去以后不少的麻烦,所以,一点也不着急,更不会去挑什么毛病。
“宁先生,客服预约时的记录,除了藏花之外,您还有野生的人参和灵芝要卖,不如趁现在这个时间,拿出来品鉴一下?”
在指点着两个学徒关于如何分辨这些藏红花有没有异常的几个要点之后,重新坐回座位的李长青,视线随之落在了另两个手拎袋上。
“这个自然。”知道即使有两个学徒,但想分辨完自己带来的这两桶藏红花,估计也得一会儿的宁致远,笑着点了点头。
等剩下的两个拎袋被拿到桌上后,从里面被拿出来的东西,却不再是有着烫画的竹筒,而是一个长木匣和一个布袋。
长木匣呈现出原木的本色,凑到近前,还能嗅到一丝极淡的松香,让李长青一闻即知,此乃松木所制。
而布袋却是细麻缝制,再用粗麻绳缝在袋口形成可活动的松紧系扣,虽然并不精致,但却透着一种大巧若拙的美感。
再加上之前的烫花竹筒,不谈里面所装的药材怎样,光是这三样容器,落在李长青的眼中,却已经别有一番气象。
“李师傅,你看我们是先看人参呢,还是先看灵芝?”将长木匣与布袋放到桌上后,宁致远笑道。
“这……药材中以人参为贵,就先看它吧。”略一迟疑之后,李长青的目光就落在了那方长木匣上。
而这样的选择,对于宁致远来说却是一点也不意外,毕竟灵芝是然也是一味从古流传至今的上好中药材。
甚至在古时于民间流传有仙草的名声,甚至在小说中也多有奇幻的表现,但相对于人参来说,却依旧要逊色不少。
“李师傅,你请过目。”轻轻将长木匣推开大约五厘米的开口,宁致远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笑道。
“好。”已经被之前那好到令人讶异的藏红花给引起了兴趣的李长青,也不推辞,直接将长木匣拿至身,推开匣盖。
“嗯?怎么会?”等木匣中盛放的人参映入眼帘,李长青的眼中却并无之前见到藏红花时的惊喜之意,反而眉头一皱。
长木匣中静静躺着的这只人参,根须俱全,主杆约有两指宽,一掌长,次杆均匀地围绕在主杆两侧,整只人参,洁白如玉。
如果单说这卖相,这只长木匣中所盛放的人参,确实让李长青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可是细看之下,却发现这人参虽然根须完整,品相极佳,但于过于洁白,同时也过于肥大了。
此时的李长青,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只人参会用这只即长又宽的长木匣为容器,因为换个小点的,根本放不下。
而对于李长青这种从事药材鉴定这么些年的老手来说,野山参的形态特征,别说倒背如流,光是经过手的也是不少。
虽然因为从古至今过度开采而导致参龄足够长的野山参已经有了绝迹的趋势,但参龄较短的野山参却也能遇见。
而眼下这只人参一入眼,以这么多年的经验,李长青就基本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不是野山参,反而更像是人工种植的圆参。
之所以说是基本肯定,主要是因为这参的颜色明显与普通人参迥然不同,李长青还是头一回看到。
再加上做中医中药这个行当,万事都留一线的传统,所以,才并没有立时开口,而是拿起长木匣仔细地看了起来。
只可惜,越来李长青越是奇怪,要说这只参是圆参吧,可野山参具备的一些形态特征却也能明显看出。
但要说这是只野山参吧,不说颜色方面的异常,光是这只参的体型,已经可以用丰满这两个字来形容了。
当然,在脱干水份之前,刚入土的野山参也不算小,只不过,因为水份的流失,最终才会使得参形,变得干小许多。
只可惜,这只人参明显不是鲜货,而是已经经过干制之后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还能这么“丰满”,那就可以相像,在干制之前会是什么样的体型了。
“抱歉,宁先生,你这只人参,我看不太准,要不你拿到别家再试一试?”等李长青将长木匣中的人参来回仔细看了好几遍之后,轻轻放回桌面上,然后一脸歉意地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