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另外的可能性(9000字求月票)(4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时的山顶上,有一名老者与一名少年。
  老者指着下方的锦绣山川:“此处自古以来,都是我华夏故地。
  “金人吞我河山、屠我百姓,稼轩,你要牢牢地记住。等你长大之后,便要想方设法举义兵,南归齐朝,再兴兵北上,复我华夏河山!”
  少年看着下方的锦绣河山,点了点头。
  紧接着,镜头一转。
  仍旧是山顶。
  一名不修边幅的中年书生,正看着如此盛景,低声吟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为天下苍生计,我该入京师了……”
  言语之中,颇有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紧接着,是几个镜头的交替出现。
  虞稼轩掌管的帅印被盗,狂追几天几夜,斩杀云峰和尚、夺回帅印。
  王文川来到京师,在讲学过程中偶遇张任侠,并上疏皇帝,开始谋划自己的变法大计。
  虞稼轩回到大营发现大帅被害,召集五十骑劫营,擒获叛徒马安邦。
  王文川借阿云案与旧党重臣文君实等人在朝堂上论战,慷慨陈词。
  一幕幕场景,以蒙太奇的手法拼接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第一集、第二集的内容。
  两个人的故事线是交替进行的,只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第一集中的两人,都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虞稼轩五十骑劫营,带着数万人归附齐朝,令“圣天子闻之一日三叹息”,又上万卷平戎策,似乎不久之后就将在皇帝的支持下整顿军务,北上伐金,收复失地。
  而王文川则是被拜为宰执,在年轻的皇帝鼎力支持下,喊着“三不足”的口号,开始了锐意变法。
  可到了第二集中,剧情却开始急转直下,高开低走。
  终其一生,虞稼轩都在做救火队员,在各地奔波剿匪,即便练成了飞虎军也没能亲自统帅任何一天,更没能完成自己北上伐金、收复失地的目标。
  最终在睡梦中惊醒,高喊着“杀贼”,抱憾离世。
  而随着一场大旱的来临,王文川被罢相,之后虽然又复起,可不论是他还是皇帝,显然都已经没有最初的豪情,最终随着皇帝的死亡,而人亡政息。
  变法的全部成果被文君实尽废,王文川也在病榻上喃喃地说着“亦罢至此乎”,万念俱灰。
  此时,所有的观众,都明白了“欲说还休”是什么意思。
  气人啊!
  血压当时就升高了。
  虽然托义务教育的福,大部分人都知道虞稼轩与王文川这两个人物,但此时看到两人的生平以如此详尽的方式展现在面前,还是难免心情压抑。
  只是在第二集的最后,整个剧集的剧情又有了转机。
  一个年轻人的身影,出现在王文川的病榻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