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五年(3 / 6)
然而,这名官员还没说完,就看到皇帝的脸色一沉。
“官制法乃是朕与王卿深思熟虑之后的方案,势在必行,不需讨论!”
这名官员愣住了。
他本来是想找个突破口,却没想到,怎么莫名其妙地踢到了铁板上面?
皇帝的态度竟然如此坚决,大大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但这并没有让这个话题停止,反而让更多的旧党官员注意到了这一条。
原本官制法夹杂在其他的新法方案中,不少官员都下意识地忽略掉了,或者即便看过也没有意识到它的真正含义。
此时皇帝的反应,反而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很快,反对声音此起彼伏!
就连文君实,也对此表达了自己的异议。
“官家,此官制法,并无必要。圣人云,圣天子垂拱而治,些许小事自有宰执代劳,何须官家亲力亲为?”
不知不觉间,朝堂间争论的重点,已经从免役法等新法的方案,转移到了官制法。
而皇帝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
在整个过程中,几乎全都是旧党官员在发言,新党官员全都保持了缄默。
楚歌扮演的王文川当然不会说话,此时的局势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而新党的其他官员中,虽然不乏对官制法不满的,但还是那句话,新党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投机派,基本上都是唯王文川马首是瞻,不会在这种场合公然拆台。
楚歌暗中观察皇帝的反应,知道这次的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多半。
皇帝对这些旧党官员的恨意,明显在提升!
就差拿个小本本,把这些发言的旧党官员全都记下来了。
这显然是楚歌之前的那阵忽悠起了作用。
皇帝已经铁了心的要收回皇权,而此时,连做宰执的王文川都已经主动上交权力,这些旧党官员却反而执迷不悟?
尤其是文君实,说什么“圣天子垂拱而治”?说什么“些许小事宰执代劳”?
这是些许小事吗?
皇帝早就已经对这种现状很不爽了,他的心中一直都有雄心壮志,但每次想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前边总是有一个宰执在拦着。
这就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每次想进行一番轰轰烈烈的创业,总是有个长辈崩出来指手画脚,给他办这办那。
或许这个长辈是为他好,但在他自己看来,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肯定都会不断积累对这个长辈的仇恨,甚至变得恨之入骨。
皇帝的脸色铁青,面对着以文君实为首的群起而攻之的旧党官员,他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急哄哄地出言反驳,而是默默地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并在心中进一步印证了王文川的说法。
如果在之前,他只能无能狂怒。面对着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根本没有太好的办法。
但现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只要依靠着王文川,这些人就不足为虑! ↑返回顶部↑
“官制法乃是朕与王卿深思熟虑之后的方案,势在必行,不需讨论!”
这名官员愣住了。
他本来是想找个突破口,却没想到,怎么莫名其妙地踢到了铁板上面?
皇帝的态度竟然如此坚决,大大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但这并没有让这个话题停止,反而让更多的旧党官员注意到了这一条。
原本官制法夹杂在其他的新法方案中,不少官员都下意识地忽略掉了,或者即便看过也没有意识到它的真正含义。
此时皇帝的反应,反而起到了提醒的作用。
很快,反对声音此起彼伏!
就连文君实,也对此表达了自己的异议。
“官家,此官制法,并无必要。圣人云,圣天子垂拱而治,些许小事自有宰执代劳,何须官家亲力亲为?”
不知不觉间,朝堂间争论的重点,已经从免役法等新法的方案,转移到了官制法。
而皇帝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
在整个过程中,几乎全都是旧党官员在发言,新党官员全都保持了缄默。
楚歌扮演的王文川当然不会说话,此时的局势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而新党的其他官员中,虽然不乏对官制法不满的,但还是那句话,新党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投机派,基本上都是唯王文川马首是瞻,不会在这种场合公然拆台。
楚歌暗中观察皇帝的反应,知道这次的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多半。
皇帝对这些旧党官员的恨意,明显在提升!
就差拿个小本本,把这些发言的旧党官员全都记下来了。
这显然是楚歌之前的那阵忽悠起了作用。
皇帝已经铁了心的要收回皇权,而此时,连做宰执的王文川都已经主动上交权力,这些旧党官员却反而执迷不悟?
尤其是文君实,说什么“圣天子垂拱而治”?说什么“些许小事宰执代劳”?
这是些许小事吗?
皇帝早就已经对这种现状很不爽了,他的心中一直都有雄心壮志,但每次想做一番事业的时候,前边总是有一个宰执在拦着。
这就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每次想进行一番轰轰烈烈的创业,总是有个长辈崩出来指手画脚,给他办这办那。
或许这个长辈是为他好,但在他自己看来,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肯定都会不断积累对这个长辈的仇恨,甚至变得恨之入骨。
皇帝的脸色铁青,面对着以文君实为首的群起而攻之的旧党官员,他并没有大发雷霆,也没有急哄哄地出言反驳,而是默默地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来,并在心中进一步印证了王文川的说法。
如果在之前,他只能无能狂怒。面对着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根本没有太好的办法。
但现在,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只要依靠着王文川,这些人就不足为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