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阴谋与阳谋(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不还是在培植王文川的势力吗?
  但楚歌已经把人事任免权交了出去,谁来顶替这些空缺,是皇帝说了算。
  总而言之,在皇帝看来,打击哪些官员,是他决定的;提拔哪些官员,也是他决定的。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朋党?有什么威胁?
  掌控一切的感觉,多么快乐。
  这就是楚歌展现在皇帝面前的,那九成的阳谋。
  但还有一成,他没说。
  那就是这样一番操作之后,到了后期,他仍旧可以实现架空皇帝的操作。
  因为在处置这些旧党的时候,他会下死手,让他们再也没有任何回来的机会。
  表面上,皇帝可以随意任免、提拔官员,皇帝自己多半也会以为他随时可以提拔别人制衡王文川,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但在其他的官员看来,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他们只会看到,旧党在皇帝和王文川的打击下,兵败如山倒,而且全都被王文川以残酷的手段清算了。
  这时候,他们想入朝做官,想提拔升迁,还能有其他的选择吗?
  只能选择站在王文川这一边,成为新党的支持者。
  而等他们被提拔的时候,他们是会念皇帝的好呢,还是会念王文川的好呢?
  哪怕这种提拔是皇帝亲自做出的,这些官员心里也会想,自己的官位实际上是王文川给的。
  因为他们根本无从分辨,皇帝如此果决,到底是为了支持新法呢?还是为了支持王文川呢?
  其实都不是,皇帝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但那些官员们,恐怕很难意识到这一点。而即使意识到了,也做不了什么。
  总不能上疏痛骂皇帝吧?这种事情就算看出来了,也不能到处乱说啊!
  久而久之,皇帝表面上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但整个朝廷中全都是王文川的人,他任免谁,又有什么区别?
  到了那一步,楚歌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推行新法,不用再担心有什么反对和质疑的声音。
  什么?还是会有?
  不会有的,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楚歌不会让这些声音传到皇帝的耳朵中。
  连欺上瞒下都做不到,还算什么权臣?
  当然,楚歌也知道,哪怕这样做了,他扮演的王文川也不可能成为无冕之王,也不可能真的彻底架空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因为这个皇帝不是小孩子,他正值壮年,仍旧牢牢地掌握着权力。
  齐朝毕竟不同于以往的那些朝代,制衡的因素太多了。
  哪怕整个朝廷都是王文川的人,若是有朝一日皇帝真的下定决心要干掉王文川,也还是有办法的,只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已。
  就像严茂青能把持朝政四十余年,是因为皇帝不想干掉他吗?实在是太顺手了,舍不得而已。真想办,也还是能办的。
  但就算有朝一日皇帝真的下定决心了,像对待历史上的那些权臣一样,把王文川开棺戮尸了,又如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