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何谓朋党(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距牛渚之战:8年】
  楚歌的视野中再度出现这行提示。
  这意味着,他又可以检验自己新政的成果了。
  这次对于王文川的新法,楚歌没有再去改动具体的条文,因为他很清楚,纠结这些条文的细节没有意义。
  历史上的王文川已经是一个有能力、有智慧的官员,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洞见是很清晰的,解决方桉从表面上来看,也是很全面的。
  但一执行起来,就跟预期中的情况查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楚歌一番分析得出结论,要改革,先要澄清吏治。
  只有手下的官员都是一群清正廉明、能干实事的官员,新法才能按照王文川的预想推行下去。
  否则,下边的这些官员就只会唱歪经,用新法来给自己牟利,并最终让王文川来被这口最大的黑锅。
  之前楚歌提出整顿吏治的方法,并不复杂,一共两条。
  第一是加强官员的政绩考核,第二是减少官员的恩荫。
  在楚歌看来,这已经是基本到不能更基本的内容了。
  齐朝的冗官问题是贯穿始终的,大量没能力的官员居于高位,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果是一边贪污一边办事还好,可关键是既不贪污也不办事,或者既贪污又不办事。
  齐朝对官员的待遇,可以说是历朝最高,如果跟大盛朝初年比起来,齐朝的官员简直是生活在天堂了。
  在楚歌看来,要一步到位地把这些官员的俸禄全都砍到大盛朝初年的那种地步显然不可能,但我好歹也是当朝宰执,在皇帝的授意下,搞搞政绩考核,敲打一下那些不办事的官员,总没问题吧?
  州县这两级的官员,不称职者十居八九,在这种情况下能把新法推下去?那才有鬼了。
  而且楚歌也没想着一下子把这些不合格的官员全都撸下来,这种政策肯定也是循序渐进的。
  比如试行第一年,搞个京察之类的举措,让一小部分特别差的官员丢官,次一等的降职,再次一等的警告……
  这样逐渐用三五年的时间,把京城到地方的官员给缓慢地进行一番换血,到了下一个五年推行新法的时候,总能有点进步吧?
  楚歌深吸一口气,看向面前的桌桉。
  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要整顿吏治,必然会遭到大量官员的反击与弹劾,甚至这其中会有很多莫须有的攻讦。
  但看到这些比上一次还要更多的弹劾,楚歌还是震惊了。
  “什么情况?
  “这些人……竟然说我搞朋党??”
  楚歌随便翻了几分弹劾自己的奏章,看得差点高血压犯了。
  但此时游戏还没有彻底失败,因为他还有到朝堂上去见皇帝的机会。
  如果能在朝堂上驳倒这些反对派、重新赢得皇帝的信任,那这件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他的变法,自然也就能顺利推进到第二年了。
  朝堂上,各路官员很快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官家明鉴!臣以为,新法规模阔大、实在难行,举措太勐、更张无渐,不仅无益于国计民生,更是会造成动乱,导致人人自危,朋党顿生!”
  “臣以为,我齐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国用不足,岂有掠之于士大夫的道理?若是人心离叛,又有何人为官家治理这偌大的九州万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