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御驾亲征?(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盛太祖带着三大营远征漠北,通过数次远征重创北蛮,为大盛朝赢得了很长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
  当然,北蛮的威胁很难彻底根除,到了大盛朝中后期,北蛮也时常骚扰边境,直到邓将军的时候,北蛮也仍旧是远胜于东夷贼寇的心腹大患。
  从表面上看,盛太祖对北疆的用兵似乎也没起到彻底扫清威胁的效果,但换个角度考虑,打了这么多次之后北蛮尚且还能卷入重来,如果当初坐视不管的话,任由北蛮部族重新统一,那就只能养成一个更大的威胁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盛太祖对北疆用兵是一种必然,不论是为了保护分离数百年、刚刚重新归于一统的北方或燕云,还是为了保护大盛朝北疆、守卫战略要地,这种军事行动都很有必要。
  赵海平毫不犹豫地说道:“既然如此,朕决定,御驾亲征!”
  本以为这只是简单地走个过场而已,却没想到此言一出,群臣全都变得十分不安。
  兵部尚书第一个出列说道:“启禀陛下,万万不可!
  “此次北蛮出兵,只是与往常一样的袭扰,边关与要塞都未失守,这些蛮人在北境掳掠一番自然就会退去。
  “臣以为,即便要用兵,派一名将前去即可,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动?”
  紧接着,礼部尚书也随声附和:“陛下,臣附议!
  “陛下肩负着江山社稷,不可如此轻率。御驾亲征一事,万不可行。”
  不只是这两位重臣,其他的大臣也纷纷出言劝阻,不少大臣还做出了相当过激的举动,甚至恨不得拿自己的头往柱子上撞,彷佛皇帝只要御驾亲征,立刻就会产生十分可怕的后果。
  这一番阵势,还真把赵海平给震住了。
  他之前在试炼幻境中虽然也扮演过武卒,指挥过战斗,但那毕竟都是一些小规模的战斗。而且,也没有朝堂议事这个环节。
  换言之,他曾经打的仗,都是非打不可的。
  但此时,他作为皇帝,却有着决定权。打与不打,完全是他自己说了算,而且不打的声音要远大于打的声音。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支持他去御驾亲征。
  赵海平一时间无话可说。
  这些大臣说的有没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
  历史上因为御驾亲征赔光所有家底的皇帝又不是没有,远的不说,大盛朝这边就有一位。
  盛太祖泉下有知,如果知道自己有个这么废物的子孙,估计得揭棺而起揪住他给他几个大嘴巴子。
  所以,大臣们如此劝谏肯定是很有道理的,贵为皇帝,完全没必要以身犯险嘛。更何况大盛朝又不是没有能打仗的武将,皇帝也没必要事事都亲力亲为,有越俎代庖之嫌。
  而且,对于大臣们来说,劝皇帝不要御驾亲征,属于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操作。
  他们此时劝谏一下,是为之后做准备。
  如果到时候皇帝御驾亲征赢了,那么皆大欢喜,他们事先的劝谏也不会怎么样,不至于被皇帝清算;如果皇帝御驾亲征输了,那此事肯定要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他们事先提醒过,到时候也能留下个好名声。
  显得他们很有远见卓识,不会背上“劝谏不力”的骂名。
  总之,皇帝说要御驾亲征,啥也别说,先劝一劝,怎么都不亏。
  但对于赵海平来说,这事就没那么简单了。
  现在情况不明,所以他倒是也没有硬压着百官要御驾亲征,而是问道:“北蛮各部,此时情况如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