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孟静远和曾文这对老搭档,是观众心中的黄金组合,年年上春晚,国民度高,孟静远还是孟老爷子的传人。有他和齐涉江合作,分量和话题性都绝了。
  电视台根本舍不得拒绝这个提议!
  李敬和夏一苇是答应了让齐涉江说相声,但以李敬的思维,你就是说相声,也得让你轰轰烈烈地说。
  还得感谢曾、孟两位老师,竟也包容地答应了李敬的提议,曾文直接把自己的好搭档给借了出来。
  ……
  另一边,齐涉江也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了一些反响,心里有数。
  为了这场晚会,他和孟静远商量好,准备了一个本子,也是传统相声,老段子,稍作修改,比较贴合晚会的主题。
  另外就是上台表演,作为相声演员来说,一般是穿着大褂。齐涉江在这儿当然没大褂,孟静远的大褂都是专门的老裁缝给他做的,纯手工,一件少说三五天功夫才能做出来。
  孟静远领着齐涉江去老裁缝那儿,两人一起做了一身配套的鸦青色大褂,纯色的,一整块布做出来的,所以肩上没缝,量体定做,十分合身。
  齐涉江爱不释手,把自己那套大褂叠得整整齐齐才收起来。
  孟静远笑道:“你在海外,怕是找不到这么手艺纯熟的师傅给做大褂吧,这应该是你第一件大褂,叠大褂的手法倒是不错,也是你师父教的?”
  “是的。”齐涉江说这话时,却是在回忆自己真正的师父。
  他小时候学艺那会儿,也不是个个相声演员都穿大褂的,大褂做为正式演出服,是后来渐渐衍生出的规矩了。
  其实大褂就是那个年代的常服,但那时候相声演员地位本就不高,还穷,很多人都没好衣裳穿。只能说,能有件大褂做演出服,是挺体面的事。
  像齐涉江第一件大褂,也是出师几年后才攒了钱做的。前头还不是穿什么上台的都有。
  哪像现在,生活这么好。这件大褂料子也好得很,裁缝还是老手艺,专做大褂的。
  孟静远又道:“对了,上次让你交了资料到曲协,具体结果,还得过一段时间才下来。”
  齐涉江不太了解这些机构,只迷糊地点了点头。
  孟静远心中却是叹了口气。子弟书的事情倒是好说,相声门那边他还没有正式提出来,怕反弹太大,只是找了些师兄弟、同行透出个意思,情况却是不大好。
  某些方面,相声门是十分守旧的,齐涉江又是这么个海青身份出道,就更让人难以接受了。
  其实早年排斥海青,那是旧社会艺人不好过,才抱团,不然自己都没饭辙了,钱还让外人赚走。这么久而久之,就算现在生活好了,还是有守老规矩的。
  不过,孟静远也考虑到齐涉江实际表演经验没有多久,倒也不用急。比如这次的晚会表演,就是很好的展示水平的机会。
  .
  .
  晚会录制当天。
  齐涉江提前到现场,像孟静远这样的身份,是有单独化妆间的,夏一苇也在,不过今天其实没她节目,她来纯粹是担忧齐涉江头一次演出。
  不过儿子的表现比她想得要好多了,一点也不像紧张的样子,只抓紧时间一边化妆,一边和孟静远又对了一遍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做足了,上台就不会露怯。打决定在这个时空继续做相声演员,齐涉江就算没节目也没停止过练功,怎么会怕上台。
  “您往上看。”化妆师要给齐涉江化眼妆了,她画个眉毛什么的也就算了,还想描眼线。
  齐涉江一下拦住了,他这个长相,本来就该模糊自己的外貌特点,还抹那么浓,岂不是给自己找事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